王艳
攀枝花市二十五中小阳光外国语学校
我们在课改中不断践行121课改模式,明确了教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在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创建了《图形的认识》的学科模式。
《图形的认识》的学科模式的界定是基于《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根据“图形的认识”内容特点及教学法的归纳提炼,探索出“寻—感—探—用—创”的教学流程,本模式以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
本模式的核心素养的指向是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可以看成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在人脑中的表象。几何直观是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本模式遵循的原则主要是三个方面:1、情景生活化原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地学习。
2、活动化原则:通过大量形象、具体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3、形象直观与发展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课型模式“图形的认识”设计了《三角形的分类》,本课设计学生在寻找图形中积累经验,初步形成图形表象,在寻的环节里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利用丰富多彩的素材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表象,找到素材与图形所存在的共同点,素材体现三角形在位置上的变化,在大小上的变化,更是在形状的变化。学生在比较多地观察到本质不变的三角形基础上,对三角形的认识才算得上是比较完美的,建立起来的表象才算得上是高度清晰的。然后从直观图形中抽象出三角形在方格纸上画出。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图形感知并形成初步表象的过程,注重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体现情景生活化的教学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基于这个我们研究了以“感”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拼一拼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
本课型的主要环节是“感和探”。
感环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体现“活动化”原则。学生通过利用学具上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数据整理,进行理解定义、分类,在操作中能把具体三角形与各种三角形名称联系起来,实现思维从直观到抽象的第一次飞跃。
“探”环节主要遵循本模式中的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探究精神,以及发展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能力等)。在此环节中教师设置两个层次的探究问题:一是在本课中先按三角形边、角的特征进行分类,学生通过分类感知已经对各种三角形的概念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此时我们再围绕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自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具体的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为参照,观察角的度数,边的长度,共同探究图形的特征,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特征。第二个层次探究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也就是让学生结合各自特征经历再对比、再发现、再归纳,从而加深对三角形特征进一步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将图形及其特征应用到生活中去,实现思维从抽象到直观的第二次飞跃。
在学科模式中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让一个个学生形成勇于探索的精气神儿,让他们去超越知识,激发他们探索基础上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努力让一个个学生都能获取点点滴滴的探索成功。在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获取成功中,我们借助于真学课堂的打造,建立起互动学习小组,开展学生之间传帮带,促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潜能探索的余地。
课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创”。重点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而?小学生往往多具有其思维的惰性,即使是对相当形象直观的实物或者就是图形,也往往不去思考其实物和图形的特征,最为明显的是观察和思维的严重剥离,没有做到观察为思维进行服务,更没有做到利用思维对观察进行抽象性的提升。在建立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这样的观察是不具任何意义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必须努力促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展开想象,首先是时段上的开足脑筋,提倡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要求学生不要去做不思考之观察的无用功,就像阅读教学中所提倡的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样。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电子白板进入课堂,给学生边看边思考带来了便捷。我们可以在白板上呈现完整的静态性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思考;我们也可以去演示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领略动态性的图形,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思考途径,进而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这图形,这样学生的想象则会产生质的飞跃,建立起动态形成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我们也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回忆性的想象,像过电影一样。譬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们让学生利用各种三角形创作作品。在学生进行如此丰富而又深刻想象的基础上,空间想象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想象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出来,学生的思维得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那空间观念的形成则完全可能是水到渠成和事半功倍。
??课程标准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观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学方式应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探究的课型模式就是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学生间互动学习的过程,以及重视学生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各抒已见,放开了学生思维的翅膀,使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