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玲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二实验中学,邮编:250200
1、初中语文古诗词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上下五千年,我们伟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瑰丽璀璨的诗词杰作,它们内容广博,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比较为大众所接受。在初中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将诗歌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这将会对提升他们的想象力有极大的帮助。因为古诗词具有短小、简洁明了以及抒情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让学生们去理解诗中的意境,可是更多的内容还是需要学生去进行自我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这一古诗词。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来说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们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感悟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将其弘扬光大,古诗词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初中生通过学习诗歌,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更能让他们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进而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学习古诗文,尤其那些著名的诗句诗词,都是人生哲理、中国魂,字不虚设,一篇顶若干篇,优秀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提升措施
2.1 渲染课堂氛围,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大环境和大背景,良好的情境能够将学生很快的带入意境之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通过音乐、舞蹈等的播放带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例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然后引导学生想象驰骋于古战场,在这雄浑的旋律中,进入三国,进入赤壁,进入苏轼所描述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吟读也是氛围情境营造的有效方式,通过有感情的阅读,可以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用声音描绘出诗词的意境。当然,在实际的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诗词的重点,有时候一句诗的感情只集中在一个字上,教师必须通过这个字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很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内容以及情感了解的更加深入,教师可以将影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段进行播放,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还让学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2丰富教学内容,做好语文教材文本解读
互联网可以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共享的优秀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和选用。诗歌教学本就需要营造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可是使学生更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传统的诗歌教学大多是教师自己朗读,或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很难让学生感觉到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而微课中的音频和视频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微课中的音频,视频大多都是名家录制,字音婉转流畅,感情细腻充沛,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如,《诗经》两首教学目标:熟读并背诵诗歌,掌握诗歌写作技巧与主旨,并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就是掌握诗歌表现手法与主旨思想,《关雎》、《蒹葭》两首都讲述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可以从诗 经中再选择几篇文章,通过比较阅读形式加深学生对其理解,如《鹿鸣》、《桃夭》等。这些文章基本上处于同一时期,写作手法与结构上存在类似性与关联性,均采取情境交融的方法,文章文学价值较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鉴赏与研究文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当学生能够自主对古诗文中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进行简单理解和感悟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文本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灵活解读。这里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进行讲解,当教师借助意境为学生导入教学内容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对古诗内容进行初步理解,仔细感受作者创作此诗时的情感,从而对古诗内容和文本中包含的情感进行进一步理解。教师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之前,可以先带领学生对诗文中关键的字、词含义进行讲解,通过加深对诗文中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本解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例如“忽闻”,大多数学生都理解为“忽然听到”或者“突然间听到”的意思,在教师看来这样理解也是正确的,但教师却没有将“忽闻”一词在整首诗中起到的作用为学生进行解读。实际上,“忽闻”的真实含义为:在船即将开启之际,李白突然听到汪伦在岸上情深义重的“踏歌”送行声。这时,友人之间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也因“忽闻”而冲击到了顶点,说明其内心中情感波动之大,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程度。而且作者也通过“忽闻岸上踏歌声”自然而然过渡到“不及汪伦送我情”上,这两句在情感上相辅相成,耐人寻味,也是整首诗篇中描写二人情谊的关键句。之后作者借助“深千尺”这样一个对比,将二人之间情感的身后程度描写的更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再对整首诗内容进行解读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组,结合整篇诗句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灵活、详细解读,如此才能提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育的有效性。
2.3创设教学情境,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模式
在古诗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词中,到处充斥着画意诗情,诗中带画,画中含诗,诗画交融,同时两者又都具韵律感和意境美,包括色彩和结构,品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贾岛所做的《题李凝幽居》,呈现给学生的内容中动静结合,如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骑驴、敲门、过桥等等。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即使教师没有对古诗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剩下时间教师只需要对诗中重点词语、句式结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在意懂的基础上更加明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在古诗文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触类旁通的,所以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宗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古诗文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并掌握。比如古诗文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句法结构上的规律、布局谋篇上的法则等等,对于很多特殊性字词,只要教会学生古今两种不同含义和用法,其实并不难掌握。如学习《两下儿辩日》时,“我以日始中时去人远”中的“去”是距离的意思;《亡羊补牢中》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逃跑,此外还有一些常用通假字和一些固定句型结构。在教学中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而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掌握其中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运用教学策略,与现代汉语意思相比存在差距,也是学生学习难点所在。通过情景化模式降低古诗词教学难度,将抽象知识转为具体的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大幅度提升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文中论述,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