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课外阅读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1期   作者:陈碧蓉
[导读] “语文素养的形成三分功力在课内、七分功力在课外”的观点已在社会上基本形成共识。
        陈碧蓉
        南充市西河路小学教师   
        
        目前,“语文素养的形成三分功力在课内、七分功力在课外”的观点已在社会上基本形成共识。但如何把握好这“七分功力”,是学校教师和家长亟待认真分析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课外“七分功力”对于学生来讲,很显然主要是如何让课外阅读取得实在效果。为此,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自身的从教经验,谈谈如下粗浅认识。
        一、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如果连阅读的兴趣都没有,便无法进一步讨论提高阅读的质量和实效问题。其实,从大部分儿童来看,是不可能天生就对干瘪乏味、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兴趣的,对课外阅读产生一些抵触情绪都是很正常的。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得法,让课外阅读成为儿童的主动需求,而非被动接受。具体方法可从儿童最感兴趣的信息入手,让儿童的情感跟随指导者的思维循序前进,让他在一种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场景下对阅读产生兴趣。譬如:儿童喜欢听讲故事,老师或家长就要经常通过讲解栩栩如生的故事来引导孩子,讲的时候指导者必须首先进入情景,生动再现故事情节,凄惨时要面带愁容甚至捶胸顿足,高兴时要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评论时要海阔天空、旁征博引,用入情入境的方式把孩子带入梦幻的境界,身临故事情节之中。故事讲完后,就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的出处,并且告诉书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可以自己去阅读。再如,儿童天生富有好奇心,喜欢看五颜绿色的图案或连环画,教师或家长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经历喜好“图案——文字——书籍”的过程,循序渐进,合理引导,有效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有计划地推荐课外阅读书籍。书籍的选择十分重要。就学生的年龄阶段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已初步进入文学期。一般来说,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安排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平日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加强课外阅读。但同样内容的书籍,版本的选择却十分重要。有的版本属于纯文学性的,儿童读起来比较艰涩;有的版本属拼音读物,以图为主,更重视情节,适宜中低年级阅读;有的版本以文为主,辅之以图片,适宜高年级学生阅读;有的版本附注有注释及评论,便于学生更加深层次理解。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甄别,最好不要刻意拔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要因人制宜,避免影响阅读兴趣。孩子的课外阅读也不能仅仅拘泥于教师布置的篇目,还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逐步拓宽阅读范围,有意增加阅读的数量,注重博览。譬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趣闻、森林中的动物王国、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等,这方面知识恰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有益补充,对于激发学生认识世界的炽热欲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化道德情操是很有益处的。

不过,书籍的选择在注重儿童阅读兴趣的同时,还须特别注重其思想性,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受年龄、阅历限制,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良读物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加强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决裂开,认为课内阅读教学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积累、直指学生期末考试,而课外阅读也仅是布置了事,根本没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导致课内与课外阅读“两张皮”现象,这极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两者的基本关系应该是这样的: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延伸,要以课本丰富课内,以课内带动课外,促进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互促互进。具体如何结合,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教学工作的主导权。譬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可以进一步介绍安徒生的生活背景,创作《安徒生童话》的生活源泉,激发学生对《安徒生童话》产生兴趣,进而推荐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安徒生童话》时,教师在课堂已初步介绍了书籍梗概,既让学生巩固了课堂知识,又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坡度。再如:在教学《惊弓之鸟》时,让学生在明确事实,并推而广之概括归纳寓意后,又从《中国古代寓言名篇》中遴选一篇寓言,让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尝试阅读理解,这样不但向学生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而且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运用。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四、安排专门课时指导课外阅读。方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课外阅读也是有其固有方法的,但是不少教师只管布置而未交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效果。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目前还未安排专门的课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依据不同课外阅读书目,课外阅读方法可分为泛读、细读或者朗读、默读等。如《世界历史地理未解之谜》、《希腊神话》等学生比较喜欢,这类书籍对小学生来讲,就应该泛读,主要是拓展知识面,作一些常识性了解即可,而小学生课外阅读中一些名家名作集萃内容,就可以指导学生细读,泛读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唐诗三百首》就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而儿童版的《水浒》就可以要求学生默读,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笔勾画文章中的精彩段落、词句,用笔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既能促使学生“用心”读书而不“走神”,又能为及时回顾奠定基础,便于有效积累,提高阅读效果。
        五、及时有效检查学生阅读效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是重培养阅读兴趣,检查学习效果,我不赞成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但一味放纵学生的自我阅读也是很难取得实际效果的,具体的检测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来处理:一类是针对班级集体布置的课外阅读,可安排学生尝试罗列提纲、写读后感、书评等,教师就能及时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再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对症施治;另一类是学生的自我阅读书目,可以在班级中召开专门的讨论交流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让学生畅所欲言,谈心得、说体会,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学生在加强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厌读”的反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要通过适当的外力疏导,鼓励学生主动加强自我“强制”,强制自身按照既有的课外阅读态度和方法,加强课外阅读。因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日积月累养成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