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平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陕西 渭南 715399
摘要: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通过细节改变,落实这些教学理念,通过点的改变,得到学生多方面提高,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习惯培养 学生主体性 训练为主线 因材施教
在紧张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我始终坚信学生是“上帝”,教师应服务于“上帝”,师生之间应该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国家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师是实施和执行各项改革政策的主体,如何能够深入其中,把教改的各项理念真正贯穿于实际,不流于形式,不空喊口号呢?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服务工作,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高效、快乐,自己也能够享受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和幸福呢?带这种思考,我常常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细节和过程做小小的改变,虽然谈不上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小改变却有大收获,带着这样的喜悦心情和大家交流、分享我课堂的一些改变和尝试。最想说的就是课前检测的实践和尝试。
学校提出高效课堂理念,但怎样的课堂才高效,怎样才能使得课堂高效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认真学习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文章和一些优秀案例,这些观念或者教育理念对我受益颇多,使我走出了自己狭隘的教育观念,有了一些理论基础,我就想如何将其落实自己教育实际中,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呢?照搬照抄不行,我就想从某一个点为突破,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
联系我们平时自己的课堂,老师讲的很卖力,而学生却不买账,重复很多的知识,考试却总是空白,导致教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往往使得老师和学生关系不能融洽,陷入完全低效课堂。因而,我就尝试着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方面做一课堂小的 “手术”,就是每节课前做课前检测。
二、课前检测的实践
1、试题选择是关键
每节课前,我精心选择或是自己改编的1至2道习题,习题尽可能地突出上节的重点、难点知识或是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习题选择上还应根据学段特点,比如刚上完新课,学习了新知识,应突出上节课基础内容和基本技能,做好本节授课知识的铺垫;如果是章节完或学期末的复习课,则应选择综合性、突出思维能力训练的习题。同时要做到和学生学习配套,试题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迂回提升过程。重难点知识不断重复,过一段时间重新练习,以达到对重难知识和必须掌握基础知识的强化和突破。实际中有些题第一次个别同学做对,第二次就有十几个同学做对,第三第四次训练几乎全部同学都能做出,对于后边同学做出习题带来的成就感,使其能够更加信心百倍的投入新知识的学习。
其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试题不可太长、太难、太偏否则会耽误太长时间,导致课堂内容不得完成,舍本求末,得不偿失;所以选好题是重要的环节。好的选题,使得大部分学生稍微努力就可以做出,既突出了基础知识,又能训练思维,使得学生有成就感,幸福感并能够很快、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的一节课教学中,如同课前的预热。
2、程序设定,做到有条不紊
每节课前,课代表取题并于课前将习题整理到黑板上,一上课学生就会像考试一样紧张的做题,这样,也避免了传统课堂老师复习提问,部分同学思考,一部分学生不能投入;相反,这种训练能够提高了全体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我把这个称为“实战训练”。
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老师在教室转巡回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对于做的较好较快的同学进行适时的表扬鼓励,这样教师就可以实施个别辅导,同时能够很好地掌握学情和学生基本知识的落实情况,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随后安排学生进行评判以及对试题的评讲,出现问题,争议的,让学生讨论、查阅资料。我则特别重视 “暴露的问题”,只有“暴露的问题”才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加深知识的理解。关键性问题老师做出点评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老师了解掌握学生知识落实情况的重要途径,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内容的难易,使得随后教学有的放矢。
3、良好习惯培养从细节抓起
检测过程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惯培养同样重要。一开学,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检测本,要求每次检测都要注明时间,几月几日,星期几,一则便于检查,更是让学生做事更加条理,要求学生不抄题,就像考试一样快速去做,写出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及结果。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对于书写认真工整的同学及时表扬鼓励,树立榜样;让书写较差的学生,参考参观优秀学生练习,谈感受等途径提高认识,抓好细节,并且常抓不懈,两三周时间后学生基本上就能够书写条理整洁,这样的良好习惯养成对学生益处无穷,能够养成认真细心,思维严谨的品质,有效克服了浮躁心慌的弊病。对于限定时间内没有完成的或是做错的同学要求课后进行纠错改错。通过这样的重复和纠错改错,本班的学生基本知识巩固扎实,思维能力,思维的严谨性有着大幅度的提高。
当场练习,当场评讲,当场纠错,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加牢固。
4、利于因材施教,个别辅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般黑板整理两道题,一道偏重基础,适应全体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另一道,则偏能力训练,适合拔尖提高,为那些“吃不饱饭”的学生准备,这样就富有弹性。在学生做题过程中,我则巡回检查,对学生可以进行启发、提示、引导,纠正错误,对一些学生适时的表扬鼓励,让学生做题过程尝到甜头,有成就感,能够更好地投入新一节课的学习中。
现在每节化学课,我还没有进入教室,学生已经象考试一样紧张的投入做题。有专人抄题,有人黑板上板演,有人评讲,甚至讲完题马山有人檫黑板,短短几分钟,我已设定了了“程序”,一切都有条不紊,紧张高效的进行着。
实践证明,课前检测,这样小的改变,却是有效的,达到“少投入,高效率”,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也是我历次考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保障。
5、课前检测在具体操作和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试题的选择要适量、难易适中,因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基础巩固,其次是思维训练,如果题过难,过偏、题量过大或者选题没有针对性,课堂浪费大量时间,当天的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主次颠倒,本末倒置,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
(2)要深入了解学情,及时作出调整。坚信常问路的孩子不会迷失方向,一切的标准和原则就是让学生学得高效、快乐、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改革,不一定就得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大动作,大手笔,有时一个具体细节的改变也可以取得大的收获。这是我课堂实践中的改变,有收效,有收获,也有一些困惑和不足,学无止境,希望和更多教师同仁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