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
福建省福州市井大小学 福建,福州350102
摘 要:科学课堂中实验环节必不可少,但是教材中的实验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科学老师不能过分依赖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敢于改进,大胆创新实验教学,克服教材实验的局限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 实验 改进 创新
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很大比重,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意识的重要途径,上好实验课是作为一名科学老师的必备素养。科学老师不能将自己的课程观停留在“教材即课程”,科学教材只是专家编制的,给教师教学提供教学目标和参照的,所以,在参考教材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思辩和创新。科学课堂中实验环节必不可少,但是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实验安排实验教学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书本上的实验有的过于简单,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就知道怎么做了,再把它搬到课堂上来,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因为实验室原有实验仪器与教材实验不匹配,不能更好的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还有就是现有教材中的部分实验设计不合理,如出现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对实验条件要求苛刻,操作费时费力,实验目的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科学老师不能过分依赖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敢于改进,大胆创新科学实验,克服教材实验的局限性。
一、利用新材料、新设备改进实验装置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材料、新设备层出不穷,将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恰当的应用于科学实验中不仅可以弥补现有仪器的不足,将抽象不可见的实验现象转变为可见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如新型变温材料在热传导实验中的使用,教材让学生用手感知的方法判断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实际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对热的敏感程度不同,有的会判断错误,实验现象不直观。还有的学生根据日常经验,猜出实验结果,大大降低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变温油墨含新型变温材料,能根据外界温度的高低改变颜色,将它与热传导实验相结合,可以将不可见的变温过程转变为可见过程,起到化虚为实的效果。可以直观的判断出哪种材料导热慢,哪种材料导热快,还可以直观判断出热传导方向。
有些传统实验器材操作过程复杂,受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限制,测量时会产生很大的实验误差,实验数据的不准确会导致学生错误的认知。小学科学实验内容中有涉及力学、热学、声学等领域,实验数据较难获取,将一些传感器引入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为一些定量实验创造条件。比如《吸热和散热》这一课中,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本领,教材中采用的实验是分别用两个酒精灯加热同等重量的水和油,但是有的学生就提出疑问:老师,我发现不同酒精灯火苗大小都不一样,那它们发出的热量是不是也不一样。基于学生的这样的疑问我改进了一下实验方法,首先统一热源,将同等重量的水和油放在太阳下同一地方,同时选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通过观察分析系统软件中显示的温度变化值和曲线变化,就可以直观的判断出水和油的吸热本领和散热本领。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蹲守在那里进行温度测量,同时又能得到精确的实验数据。
二、将新技术合理应用于实验中
将新技术合理应用于实验中,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将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与科学实验相结合,不仅可以创造出灵活多变的科学实验课堂,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同时也体现STEM跨学科融合理念。
(一) 3D打印技术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数字化制造技术,可以将计算机中的图形变成实物,可以应用于科学实验器材的设计和制造,将老师自己创新设计的一些形状特殊、功能特别的实验器材变成实物,改变现有实验仪器的不足,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更加灵活多变。小学科学的“生命科学”板块,有涉及很多人体组织器官,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耳朵的结构、眼球的结构等,用3D打印技术将这些组织器官或分层结构打印出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其内部结构,同时还可以进行组装和拆分。通过“在做中学”充分了解人体各部分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二)模拟软件应用在科学实验中
在“地球与宇宙”这一模块中,很多实验过于抽象,有的学生由于空间感知能力不强,不容易理解,老师的演示以及趋于理论化的讲解对学生来说也是事倍功半。Stellarium是一款免费天象模拟软件,备受广大天文爱好者喜爱,它能够以3D的形式展示极为逼真的星空,让学生感知真实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习,揭开了学生心目中对宇宙的神秘面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宇宙科学的探索欲望。
三、奇思妙想——在实验中增添一些小创意
合理的实验方法,能够提高探究效率;巧妙的实验装置,可以让实验取得更加理想的实验效果。在现有教材中,有些实验操作过程复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导致学生缺乏耐心;有些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极高,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达到预期实验效果等。在实验装置上增加一些小创意,解决原有实验设计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光的合成实验,书上的实验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进行混色,需要纸盘连续并且快速转动。学生可以将七色盘做成陀螺,让它旋转起来,观察颜色是否变化,也可以用七色盘打孔,做成拉线飞轮,观察飞轮转动时颜色是否变化。学生有很高的实验热情,但是从课堂学生动手的情况来看很少有学生制作成功,原因是转速不够快,还很容易停下来,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基于教材实验实际操作性不强的的问题,我对该实验材料做了一些改进:把七色纸盘固定在一个小型的电动马达上,马达用电池驱动,接通电源马达快速转动,同时也带动七色纸盘转动,七色纸盘“变成”白色,实验现象明显。弥补了学生因为手工操作不合格导致的实验现象不明显,让学生有效的观察到七色光的合成现象,形象直观,而且节省课堂时间,激起学生大胆创新实践的欲望。
图1 光合成实验实验器材的正面 图2 光合成实验实验器材的背面
图3光合成实验实效果
四、小结
总之,作为科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把握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而且要敢于改进和创新实验设计。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引进新技术新材料、优化实验方法等方式,让科学实验变得更真实、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对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梅芳.传惑器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年11期
[2]陈容斌?.小学科学实验改进与创新举隅[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年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