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导学单 激发新活力 ——以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单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1期   作者:李娟
[导读]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老课文,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

         李娟
         重庆市沙坪坝区华新小学  重庆  沙坪坝  400037
         摘要:《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老课文,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略读课文,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仍然保留。重学老课文,如何避免重学知识点?怎样不缺学新的知识点?巧用导学单,解决新旧教材衔接时老课文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导学单;新旧教材;衔接农村中学;
         一、依托单元定位,梳理教学新意义
         统编教材作为统编教材,以专题形式编排单元,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单元教学,同时有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线索,单元内部关系紧密。[1]老课文教学时,首先要对比分析这篇课文在新旧教材中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它在统编教材中安排的意图和教学定位。
         (一)对比人文主题
         人教版中重点是“了解可歌可泣的故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而统编教材中展现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
         二、分析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中落实的是通过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体会人物品质,同时强调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的的阅读方法。明确了本课在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定位,找到老课文具有的新的教学意义。
         二、立足本课具体,挖掘教学新引力
         (一)关注文体设计导学总目标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主题紧密契合,但是课文文体多样,所以要立足本课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2]虽然本课在教材中的编排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小说,抓住刻画人物言行的语句,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是不变的。我结合老课文的“变”和“不变”,设计了导学单的学习总目标:
         1.学习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凸显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结合历史背景资料和关键词句,感受以老班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们的崇高品质。
         (二)立足阅读提示设计导学主问题
         本篇是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是本课需要注意的重点。本课的阅读提示是“交流: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我梳理出以下两个导学主问题:
         主问题1:老班长这个人物形象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
         主问题2:文章最后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
         通过以上目标和问题,紧扣教学要点,避免重复老知识而遗漏新方法,让老课文学习具有新的教学吸引力。
         三、巧用思路导航,搭建导学新思路
         统编教材使用中更注重学生的阅读思维,主问题的解决过程应当成为阅读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因此需要老师给学生搭建思维路径。


         (一)设计思维导图,展现逻辑关系
         在导学单中主问题1“老班长这个人物形象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内在的关联梳理了出来,对于人物的具体言行存在的逻辑联系,学生有清楚直观的感觉。即“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嘴上说的)”、“做了什么(实际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想的)”,从而更贴近“老班长”人物的言行,更深刻的体会到他言行中折射出来的可贵的品质,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他的人物形象如此打动人。
         这样的思维路径是可迁移的,在阅读其他小说类作品时,也可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人物的言行,把握人物的形象。
         (二)利用交流提示,连贯表达思维
         学生有思考后还要能够连贯的将思考表达出来,[4]因此设计了交流的小提示:
         当“我”问“为什么不吃”时,老班长说:   ,而他的实际做法是     ,我推测出他心里的想法是   。
         通过这样的交流提示,把思维路径转化为表达的路径,学生理清了这一线索,以此让老课文的学习有了可迁移运用的新思路。
         四、结合时代背景,人物品读再升华
         (一)时代背景链接
         在这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几则资料:
         资料链接1: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5]
         资料链接2:
         长征的衣服其实非常单薄,寒天雪地也只有破破烂烂的单衣和磨烂的草鞋。有一位勇敢的藏族女战士名叫姜英,在过雪山时脚趾被冻坏了,基本已经没有知觉了。为了跟上大部队的行军速度,于是她一狠心,干脆拿斧子把溃烂的脚趾砍下来。然后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就继续赶路了。
         长征途中战士们的食物也是很大的问题,不知有多少士兵被饿死,野菜野果都已经是大餐了,很多时候吃的都是树皮、动物的骨骼以及棉衣中的棉絮、皮带、皮鞋,渴了就把直接捧起雪来吃。战士周广才过草地的时候,经常会给战友们吃自己攒的野菜和干粮。最后不得已,他只好皮带割下来给大家吃。[6]
         通过资料链接,让学生置身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深刻的理解“老班长”的言行的原因和宝贵的品质。
         (二)人物群像链接
         “老班长”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那个时代革命先辈的缩影。
         仔细阅读两则资料链接,思考,老班长和红军战士们有什么共同的品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一说。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由对“老班长”一个人物的认识上升到了对以老班长为代表的英雄群体的理解,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在统编教材的使用时,巧用导学单的设计,采用有思维训练的阅读指导,挖掘出老课文新的内涵,让老课文的教学新起来,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戴婷婷.单元导语:导学的推手.[J].江西教育·教学版.2012.10
[2]刘秀娟.抓好预习环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J].教育教学论坛.2010-02
[3]王达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思考.[J] .网络财富-200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