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霞
广东省连州卫生学校 广东清远513400
摘要:中职教育承担着向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担,尤其是在全国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更应当注重对中职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养成教育,以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接班人。本文主要对中职生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进行阐述,分析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突出养成教育的对策,希望对教育目标的快速实现起到积极参照与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生;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对策
随着环境恶化步伐的加速,全国逐步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职生作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力军,更应当具备基础的低碳生活意识与态度,能够在生活中主动践行垃圾分类等良好行为,实现自身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中职教育的深入改革。这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与教学方法创新,才能促使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养成。
一、中职生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
低碳生活强调资源能源的节约利用,减少碳排放,实现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共处。低碳生活是一种价值与行为及生活态度,关乎我国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中职生步入社会,应当能够主动传播与践行低碳生活理念,也是社会要求中职生人才必备的基础素养。低碳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密切,但大部分中职生对低碳生活概念的认识片面,参与垃圾分类等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环保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低,导致低碳生活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应当将低碳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系统性的指导与培养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养成,以快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的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国家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目的,是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的指导方向。因此中职生应当具备科学发展的低碳生活意识,了解人与自然间的关联,从而主动践行低碳生活,理性客观的看待环境资源问题[1]。
2.渗透性教育
针对于中职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养成教育,应当采取潜移默化与因材施教的方式,将潜在的教育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中职生等教育对象,使其意识养成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应当坚持教育渗透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正确价值观与消费观的培养。
3.知行结合
中职生虽然了解低碳生活的概念,但未实现知识与思想等内容的吸收内化,从而无法转变为自觉的行动。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价值观,是促使其养成低碳生活意识的重要前提,唯有在价值观下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内化为美德。因此知行统一是中职生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的关键,也是让低碳走入其日常生活的基础条件[2]。
三、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的对策
1.开设意识培养课程
开设《校园垃圾分类》类似的课程,设定三维教学目标,一是知识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垃圾的来源与种类及危害、处理方式;认识垃圾处理与环保及人类生存发展间的关系;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与重要性。二是能力目标:在学习中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乐于交流与参与,逐步强化学生垃圾分类的能力。三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活动安排背景入手分析,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制造各种垃圾,甚至存在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不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爱护周围环境的意识。通过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能够达到环保与节约资源等目的,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从教学方法入手分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生动形象的呈现垃圾分类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与游戏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来源与处理等知识,通过习题练习与收集垃圾分类的照片,引导学生课外施行垃圾分类。课上播放关于垃圾分类的视频,提出“垃圾如何分类”与“垃圾类别”、“垃圾如何处理”等问题,通过记下视频重点,让学生接受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展开知识竞赛活动,学生抢答教师出示的题目,题目类型包括判断题与选择题及综合题等,逐渐增大题目难度,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除此之外,应当将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渗透到实验室与实训及教学课堂等场所,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物等废物及废气物品的处理方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最终实现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在校园内加大低碳生活意识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广播与校园网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低碳生活知识与信息;加大垃圾分类等低碳标准的力度,便于学生检验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意识与习惯。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垃圾分类及低碳生活宣传等社团,以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低碳生活意识培养的有效辐射。班级制定《绿色行动班规》,定期组织垃圾分类评比与回收等活动,班级间进行排名。
3.积极展开实践活动
将垃圾分类与学科课题研究及科技教育相结合,科技小组成立废品制作小组,利用回收的废品制作装饰品等,定期在校园内展出。在美术活动中,把学生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等能力养成,结合环境教育与利废活动等契机,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垃圾分类有更多的感悟。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内或社区及家庭为单位展开的垃圾分类活动,如在小区内粘贴垃圾回收标识、担任校内垃圾分类专题活动的解说员、垃圾回收利用的趣味性实验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途径,逐步完善低碳生活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更多垃圾分类等低碳生活的技能,共同为美化地球环境而努力奋斗。
总结:
低碳生活意识养成教育利于学生思想深化与自主践行低碳生活,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等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班集体意识等综合素养。通过开设课程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系统性的认识低碳生活相关理论知识;通过氛围营造,能够让学生无形中受到精神上的洗礼;通过实践活动能够让作为知行统一,从而拓展出更多新的低碳生活思路与想法。教师还需加强养成教育反思与反馈,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与想法,确保养成教育活动与方案的针对性及高效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生活习惯,把节能减碳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将“低碳生活”的绿色概念传递给每一个家庭,营造全社会节能减碳的环保氛围,争做节能减碳的宣传者。
参考文献
[1]秦娜,何毅.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与低碳生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8(5):212.
[2]韩晶晶.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20(5):126,128.
[3]高仲瑞.浅谈中职生学习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卷宗,2019,9(3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