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斌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中学 55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多。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也逐渐进入教师的教学目标,希望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更多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学习提供更多兴趣。
关键词: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问题;对策
引言
高中体育特长生是为了培养我国的体育人才,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训练就成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教学法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专项的体育训练,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且,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来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度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育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结构不合理:重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
目前高中体育特长生主要从高中招生考试中选拔部分体育成绩突出,并按照体育生报考的学生。该学生群体的培养定位就是“体育特长类”人才。但是在对其进行培养时,时间和精力的重点往往放在了体育技能的培养中,忽略了文化课程教学。一方面,体育特长生为了保持在体育运动领域的“特长”优势,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参与到体育训练中,这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缺课”现象,影响了体育生文化知识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化。另一方面,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多在体育运动方面,对文化课学习缺乏足够热情,造成了体育特长生不愿意、不主动参与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
(二)培养管理不科学:缺乏针对性、生活化管理
当前,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培养管理时,存在文化课秩序管理与体育训练课秩序管理“脱节”、日常纪律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效果。受体育特长生人数规模限制,多数学校尚未形成专门针对体育特长生的班级。因此,体育特长生大多分散在各个班级之中,这使得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教学与体育训练教学在课时安排上,存在一定脱节,既加大了管理难度,又让一些特长生养成了旷课、迟到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不良习惯。在现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训练方案更完善,良好的营养条件也备受关注。特别是体育特长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消耗了大量体能。因此,要结合体育特长生的体能消耗状况制定相应的生活方案。但是,目前多数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管理体系中,缺乏对生活的关注,特长生的日常生活与普通学生差别不大,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状态。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策略
(一)准确把握体育特长生文化课的学习
体育特长生长时间进行体育训练,投入到文化课知识学习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少,导致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这样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升学或专业化发展之路,所以要帮助他们学习好文化知识,打开他们的成长空间。首先,体育特长生自己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们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让他们明白文化课成绩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性,做到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体育特长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视,合理安排他们的训练时间和文化课学习时间,把握好训练节奏,做到体脑结合,文体并重。同时学校要为他们的文化课学习提供便利条件,要求文化课教师给予体育特长生必要的课后指导,学生没有学会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后找老师询问,使他们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不断树立学习文化知识的信心,促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上好文化课。当然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文化课学习好的同学给予体育特长生一定的帮助,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帮助体育特长生学习知识,使他们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实现升入高校的梦想。
(二)科学整合特长生特色培养的体系
由于当前体育特长生分属多个班级,很难对其训练、日常学习等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因此,在开展体育特长生特色培养时,学校要结合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规模,尝试打造专门的“特长生班”。通过实施统一管理,从而解决以往体育训练与文化课教学的脱节问题,并有效约束学生的各项行为。此外,针对体育特长生训练过程中所存在的体能消耗现象,要为其配备相关的营养学老师,并针对其体能消耗状况提供相关生活化膳食建议,通过及时补充训练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从而使其在训练、比赛中,保持最佳的体能状态。
(三)提高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
在学习中,体育特长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容易出现自卑的心理。因此,作为学校,必须要使这些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认识,找准个人的定位,不能因为自己是体育特长生就感觉到自卑。不止如此,学校也要对全体教师加强思想教育,要求他们公平客观对待每个学生,希望教师给予特长生更多的关心。因为体育特长生的学习重点不仅仅是体育,还有文化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加特长生的学习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校要密切关注体育特长生,定期从校外邀请专业体育运动员到校内开展知识讲座,这样的目的在于增强体育特长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学中,明确自己的发展道路。体育特长生活泼好动,文化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尽量不要将体育特长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多名体育特长生在同一个班级不利于他们文化课的学习。一般来说,体育训练效果不只是受到学生个人身体素质的影响,也会受到同伴的影响,体育特长生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必须要专心致志地接受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
结束语
在体育训练中,教师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训练效果。教师还要利用分层教学法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理想的成绩,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与训练策略[J].田径,2019(07):16-17.
[2]孔德明.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方法[J].田径,2019(07):61-62.
[3]李万军.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持续发展的策略[N].汕尾日报,2018-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