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课中的传承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1期   作者:荆士杰
[导读]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国家

         荆士杰
         山东省潍坊市经济区锦绣学校,山东 潍坊261000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国家,从古自今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的音乐文化,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世界的劳动中就创造了民歌。民歌是民间的歌,更是劳动人民的歌,“民间歌曲”是历代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愿望而集体创造的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世代相传的歌唱形式,而在情感表达上,在音乐的体裁、形式表现手段上,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特风格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旨在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而开拓艺术视野,培育多元文化意识。”
         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生不会欣赏民族音乐,甚至不愿欣赏,面对港台流行音乐、欧美震耳欲聋的摇滚音乐对中小学生的强烈攻势,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难上加难,学生们更是用一个“土”字概括对民族音乐的印象。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喜欢学唱流行歌曲,崇拜国外明星,长此以往,就会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失去平衡,容易造成学生轻视本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如何改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偏见?如何化“土”为“洋”?让民族民间音乐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直至喜欢,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问题,选择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生比较喜欢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来吸引学生,如:很多学生只知道藏族、维族、蒙古族民歌,却很少了解潍坊本地也有自己的民歌小调,《山东小调》这是一首创作于民国时期抗日年代的民间小调,歌词运用潍坊方言,诙谐幽默的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起因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歌曲中有很多的下滑音、前倚音,演唱起来口语化。从学生熟知的语言入手,可以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民间音乐的流传方式——口口相传进行讲授,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用潍坊方言演唱歌曲,体验在“农家田头”中学唱歌曲,既掌握了民歌小调的风格特点,又了解了山东本地民歌。
二、注重学校音乐教育的有意识传播
         音乐的传承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路径:1、无意识传播:通过民间艺人演奏演唱、民间娱乐活动、民间劳动的形式流传的。2、有意识传播:主要通过学校的音乐教育,向中小学生传授民间音乐的知识,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艺人和娱乐活动已渐渐销声匿迹,民间音乐的传承空间日渐狭小,所以学校音乐教育成为了当代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加强学习,打破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走出校园,走出课本,涉猎更多的民族民间音乐。
         三、丰富教学中的拓展内容
         目前的音乐教材中有不少的中国民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教材出发,通过对中国民歌的三种体裁入手,拓展选取比较贴近生活的、有代表性的、易于学习和传唱的民间歌曲进行欣赏学唱,如:童谣、民歌小曲、地方戏曲等入手,并结合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历史原因、风情风貌进行讲授,增加课堂的人文性,既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其愿意学习和了解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