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莹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北师大附中附属小学 362000
【摘 要】小学数学复习课堂的教学策略优化不仅是推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需要,也是推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复习课;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学校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任务,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将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成就大都集中体现在新授课方面,复习课堂仍是现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的薄弱点。
数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维性学科,数学知识复习是提升小学生思维严谨性和逻辑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当选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现就本人带领学校数学课题组在进行丰泽区区级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型的教学策略研究”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收获进行整理,谈一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一、思维导图助力,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复习过程不是一个“冷灶重烧”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重构”的过程。尤其是对小学学生来说,为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为完善,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更为健全。因此,必须在复习课注重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拓展,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脉络,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建立联系化的数学知识学习观念。
以《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一课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回顾、交流,培养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整理。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再到三角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顺思路、寻联系、会对比、理公式、建结构,这样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加深记忆、理解,对知识结构也掌握得更加牢固。
二、利用错题整理,培养思辨能力。
在复习课上要对学生的反思意识、思辨能力进行培养,通过让学生整理数学错题、分析成因、整理解题技巧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思考。
以《圆柱与圆锥》的复习课一课为例,运用了“复习三部曲”:
第一阶段为“要我反思”。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整理自己这一模块的相关错题,按照题型分类整理在专用错题本上,并要求自主分析、书写错题原因。在学生誊写错题中会发现,出错的原因是读题审题不全面、或是分析等量关系没有充分联系已知条件、或是当时没用上所学的知识方法、或是计算错误、抄错数据等等原因……在写错题原因的时候,学生开始学会反思,开始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唤醒学生的思辨意识,学会提醒自己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数学问题。
第二阶段为“我要反思”。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错题展示,以自评、互评的开放性方式来交流、评价错题成因。再以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你有什么小妙招能不走错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思考解题方法上,从解题思路的交流中提取、小结做题的方法技巧。这样的学习体验,加深了对易错题解题技巧的沉淀,形成正确的思路与方法,形成系统的思维活动体验,生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智慧。
所以说,对学生自我反思意识的培养的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有所提升。
第三阶段为“我会反思、我进步了”。教师课前查阅学生错题集,及时把易错题整理,在复习课后,适时布置学生进行错题过关练习或小测,让学生在错题过关中思辨,不再走弯路。当学生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时,不仅应用了复习课的学习收获,也发现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题组对比巩固,建模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学习要经过积累,要经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有效的习题巩固训练,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切实感受到“数学有用”、“会用数学”,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才能灵活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数学复习课上,应充分利用有思维含量、有价值、有联系、有区别的题组对比练习,让学生充分建模。高效利用数学题组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更为灵活,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
比如《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分数计算上不再失分,在引导学生对分数计算的有关知识、题型、方法进行梳理后,设计专项习题进行巩固训练,并充分借助一些媒介、手段马上对题目的要求、数据进行灵活变式,如运用课件、教具、学具、音视频、电子白板等手段实现题型变式,使教学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挑战意识。
在训练中,进行PK赛、积分赛等等课堂游戏,学生有题可做、有思维的卷入,还有实践检验,巩固、熟练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及时引导对比,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再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其总结自己在数学练习中的经验,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筛选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实践练习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教师再相机小结,形成解题策略。
四、适当拓展、提高,延伸思维厚度。
数学复习课不是一个“重复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拓展延伸”的过程。知识梳理、拓展延伸是复习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系统性提升的关键步骤,是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知识复习课堂的必经之路。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分率”知识复习入手,通过进行情境创设、含分率句子分析、以及条件问题变化(题型变式)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系统地回忆了分率的提问方法、解题办法以及如何解决变形后的分率习题等一系列问题。随后,又以“如果将这些分率换成百分数你会解吗?”、“如果将这些分率换成比你会解吗?”两个问题将分数的分率问题拓展到百分数和比知识领域,帮助学生感受、比较、辨析在运用百分数、分数、比知识解决问题时思路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举一反三,减轻了学生的复习压力。
又如在《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时,设计不同层次的题型,由浅入深,加入有难度的思维题,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构成了挑战,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拓宽思路、一题多解。教学中重视充分调动学生的复习参与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交流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应通过引导学生补充发言,碰撞思维,在方法上互相修正、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达到“1+1>2”的效果。通过思路的描述、解法的多样,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任务,让学生充分拓展和梳理思路,帮助学生有效积累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体验,充分延伸学生的思维厚度。这样的复习课策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困惑,在思考中“明理”,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
简而言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加深对复习教学的认知,充分从班情、学情出发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优化复习课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引. 基于学科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复习策略[J]. 教育现代化,2018,5(24):310-311.
[2]苏思舟. 知识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J]. 中小学电教,2018(1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