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国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管村初级中学 635771
摘要: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为当前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活动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改变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倾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构成,任课教师也需要顺应新的教育形势变化,投身于探寻有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途径过程之中,改善以往教学模式遗留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从分析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入手,就如何提高教学方式有效性作了论述,希望为化学教师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途径
引言
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今天,要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必然需要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工作指导,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明确自身教书育人职责与使命,将化学学科价值最大程度展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化学学科属于科学范畴,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作用显著,在学生今后都学习和未来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不论是出于适应新课改要求的需要,还是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深度挖掘化学学科育人价值,引导并帮助学生获取最多的学习效益,更快更好地达成素质教育三维目标。
一、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通过接受教育、系统学习而应当具备的符合教育标准,满足社会需求,适应个人发展的基本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学生通过学习获取到的知识和技能,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和掌握的方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与塑造,是化学学科特有的综合品质。初中阶段学生才初步接触化学,而这时正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阶段,学生是否可以理解并掌握基本化学理论,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树立良好的心态和品质,将对学生日后步入更深层次的化学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探微
(一)关注学生差异,制定教学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确保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要围绕学生来制定相关目标,才能让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展现。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差异显著,和其学习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对此要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实施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化学教师可以先就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划分层次,分别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计划。如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要注重学生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基础扎实,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提升。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实现自我提升。比如在讲《运动的水分子》时,教师只要求学习能力较差或者一般的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特征即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要要求他们学会运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然后让后者指导、帮助前者理解和探索,这样一来学优生可以进一步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困生和中等生也可以在他人指导和帮助下取得进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达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课堂氛围也更加融洽、和谐。
(二)优化教学内容,夯实理论基础,把握语言严谨性
中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其中的一些专业名词、概念、符号、方程式的理解难免会存在难度,容易混淆,如果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真正摸透,形成深刻的记忆,细节把握不到位的话,必然会形成大问题。
化学教师就需要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最容易在这些基础理论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夯实理论基础,引导学生注重化学语言的严谨性,使学生明晰概念,牢记公式和定理,学生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的应用来快速去的区分和记忆,在使用化学用语时更加规范。例如,当讲到《元素》这一节的内容时,对元素和原子的概念学生就要区分清楚,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学生在背诵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融入一些技巧,比如编撰朗朗上口的歌谣,也可以根据同音词进行记忆,如“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鲤皮捧碳、蛋养福奶,氢、氦—侵害,溴、氪—休克”等等。
(三)采用多元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创新丰富教学方法是深化教改的具体表现,化学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弥补传统单一授课方式的不足,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成效,改变学生学习心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从而为其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力支持。信息化教学广泛应用并且受到认可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可以多对信息教学工具加以利用,以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视听手段增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可以直观理解化学反应和变化,加深其学习印象。另外,基于互联网的资源优势,教师还可以导入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为学生补充,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其学习视野,了解到更多的化学内容。化学又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根据其特点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比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以燃烧在生活的中的应用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燃烧发生需要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继而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到课题研究中。再者,教师还可以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组织合作小组展开自主探究,在协作互助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注重实验教学,整合实验资源,健全实验学习环境
自然科学和研究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实验是化学学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所学理论知识有透彻的解读,驱使学生核心素养更快达成,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的养成,利于驱动学生创新。
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整合实验教学的资源,健全学生实验学习的环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入手,取用生活素材开展实验,比如在讲《溶液的形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水、食用油、碘、来验证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现象,在观察乳浊液和乳化现象时利用水、植物油、洗涤剂来进行操作,学生更容易直观准确得出结论,且避免了实验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一些操作复杂,难度较高的实验以现有的实验环境难以实现,或者因为课时的紧凑而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复现实验操作过程,导入更多优秀的案例完善学生认知,理解实验原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更多的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对中学生而言,探究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这一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初中化学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深入研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把握教学大纲只要求,探寻各种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化学课堂注入活力,全方位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春燕.科学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94-95.
[2]达文德.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61-62.
[3]拓宝萍.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基础薄弱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2020(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