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1期   作者:舒丽萍
[导读]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

         舒丽萍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中心小学  334000
         摘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将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深入融合,以乡村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准确而又客观地描述思维导图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及意义。基于此,以下对思维导图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具有更加抽象,灵活性更强的特点,如果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其就会变得零散,无法系统学习,导致容易忘记。而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总结与数学相关的规律,掌握好重点、难点,对于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简明化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借助思维导图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精准而又快速地把握教学脉络,有利于教师的教,从而为学生的学带来便利。同时,面对思维导图引导的学生提问,教师才能对新的问题解答的游刃有余。比如,以板书来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在备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勾画出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并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制作出一个模板。在讲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注意到各知识点前后的联系,教师为学生画出一幅便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思维导图,在板书的过程中,一边归纳所学的知识,另一边可以阐述各知识之间的思维关系。
二、应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小学教学的学习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融入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将凌乱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变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困难,一点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协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得到提高。并且在数学教材里一个单元包含了许多的小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单元课程时,只是对单元的中心知识进行了学习,对于小知识点就会很难掌控到,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大脑出现了混乱。所以教师就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为自己建设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在复习时就可以有规律的整理笔记,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课程“圆锥与圆柱”时,教师应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在生活中找一些圆锥或圆柱的实物,通过实物让学生对圆锥和圆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并在课堂上围绕着圆锥与圆柱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主题教学,让学生可以对圆锥与圆柱加深了解,课后同样运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数学思维导图在问题解答中的应用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如果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如果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学生在一些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出现疑惑,或者不能读懂题干,学生就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解答问题的出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借助思维导图去除题干中存在的迷惑内容,抓准题干的关键内容,使原本抽象的内容能够形象化、具体化地呈现出来。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够强大,抽象化思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将数学问题的题干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导图,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更好地分析不同数学变量之间存在的联系,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例如:小明和小红两个人都有很多的糖果,如果把小明的糖果给小红45颗,那么小红和小明两个人拥有的糖果数量相同。如果小红将自己的糖果分给小明45颗,那么小明手中的糖果数量是小红的2倍。请问小明和小红原来各有多少糖果?此类别应用题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学生解决效率不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每一个条件中二人糖果的数量关系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解题难度降低,数量关系得到了清晰直观的展示,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以被调动出来,学生在后续遇到该类问题时也具备良好的信心,顺利解决问题。
四、复习课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
         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借助思维导图来复习,从个体开始引发学生回忆,从组内交流引发学生思考,从班级讨论引发学生整理。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共同或者独立完成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和梳理,实现了数学课堂的生动活泼以及个性化。
结束语
         总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来教学,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而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整理知识,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这都有效地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小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维导图教学策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思维导图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沈萍.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谭颖.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上),2018(08):132.
[3]王林英.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有效运用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