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太慧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龙庆彝族壮族乡中心学校 655000
摘要:视觉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它主要是凭借记忆搜索、想象、联想以及概括分析等方法,感知并分析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之间所隐含的相关属性,寻找数学规律,建立彼此间的显性联系,从而拓展解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视觉思维能够增强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和敏锐度,对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视觉思维;培养
引言:俗话说“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提升的黄金时期”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大量计算、进行快速思维转换的学科,且在学生时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被作为重点学科。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自我思考、独立解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许多学生都对数学这门学科兴趣较低甚至是毫无兴趣,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效果较差,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一、调动学生视觉思维提高探究意识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思维,需要设立有效的思维媒介,使学生借助思维媒介展开联想和探究,进行深度思维,从而快速完成教学目标。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生更习惯于使用形象思维来展开学习活动,而且也会对自己亲自看到、触到、闻到和听到的事物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但对于抽象的事物和概念,他们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需要借助于之前对具体事物的直接体验及经验来实现对抽象事物的了解。如,在图形变化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个由红、绿、蓝不同色彩组成的正方体,并以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进行旋转和翻转,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平面在旋转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增强其对旋转与翻转的感性认知。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魔方,并自行操作旋转与翻转,对两种方式下的物体变化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通过强化学生的视觉意象,由此展开创新思维训练,以使学生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具备良好的视觉意象能力,并在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对于优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者身份,而是做好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思维探究数学题目,从而获得深刻的数学探究体验,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知识相比于教师的讲解后获得的知识更有积极意义。
二、引导学生探究,猜想验证算法
在分数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分一分等方式,把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探求数学知识的本质。如在学习分数乘法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借助画图去解决“×”的问题,数字虽大,但还是有学生想出了方法,将长方形平均分成5行99列,涂色的是3行95列,据此算出结果是。教师指出,数字越来越大,会体现出画图的局限性,数学学习不能只拘泥于画图,只有去探求计算规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跨越抽象化的思维态势。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借助于画图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对分数乘法有了初步的感知,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提出问题:为何要将分子相乘的结果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结果作为分母?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出“单位1”均分的情境,从而通过具体的想象内化了对分数乘分数算理的理解。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自己的验证过程,让他们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并学会用字母去表示。
学生经历运用矩形去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获得了丰富的想象意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阐明算量,阐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由于年龄尚小,他们的表述往往是不全面、不深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乘法的过程,从而促进由视觉表征向语言、符号表征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运用视觉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强化知识沟通,整合数学模型意象
模型是解决一类具有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何谓数学模型呢?数学模型是将数学理论和实际问题关联起来的有效工具。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握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内在关系,在一定的抽象和简化的基础上得到的数学结构就是数学模型。而在头脑中对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提炼出来的原型的替代物就是数学模型意象。数学模型意象的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实际上,数学知识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自主形成较强的视觉意象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立足于数学思维活动并形成数学意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加深原来视觉意象的同时,也不断地在脑海中形成新的意象,以此强化视觉联系,并不断地健全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数格子”活动沟通平面图形面积推导方法。其次,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选择图形进行比较,构建面积计算的方法体系,进而整合平面图形面积的模型意象。师:刚才对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这4个图形不方便使用“几个几”数格子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剪拼法”“借拼法”把它们都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它的面积,现在请你任意选择2个进行比较,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生1:三角形与梯形都是经过2次转化变成长方形,转化后都能用“几个几”来表示它们的面积。生2:长方形与正方形都能直接用“几个几”数格子。……师:你能说一说其中3个图形的相同地方吗?4个呢?这6个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所有图形都能转化为规则的长方形,所以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是在求一行有几个格子,有几行。例如,三角形面积在剪拼的情况下,如果底占8个格子,高占4个格子,那就是“2个8”,而在借拼的情况下,便是“4个8”的一半,其结果是一样的……从这一环节不难看出,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模型,所以他们借助旧知,推导出其他4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模型,在“不同”中发现“相同”,知识点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串成线,连成面,最终将六个数学模型整合为一个数学模型意象,经历梳理与沟通使知识系统化,使思维结构化,课堂上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知识经验、思维经验真正发生,让学生的视觉思维得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对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追求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对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一个思维能力转换较快的学生,其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和生存会变得更为容易。教师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先进的大环境,让当代的学生在未来不被社会所淘汰。而到底哪种方法对于提高视觉思维能力更有效,还是需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决定,只有适合学生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王婉玉.巧借视觉意象发展视觉思维[J].名师在线,2020(20):8-9.
[2]吴淑家.培养数学视觉思维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视角[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7):76-79.
[3]高凤英.“思维可视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探微[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