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智杰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实验小学325062
一、关注认知起点后的困惑
时下,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关注点,逐步实现了从原来对学习材料的关注到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关注的转移,开始从更深的角度发现学生的认知起点,开始更科学地诊断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设计教学。诚然,学生的认知起点是很重要,而且,认知起点是一切知识结构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单从认知起点上,两个不同的材料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理解为创设的情境),学生都能够接受,而且都贴近学生的认知起点,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效果却大不一样,这又究竟是为何呢?
去年,笔者有幸参加杭州一次教学观摩课活动,一些在浙江地区比较有影响里的老师在这次活动作了几堂观摩展示课,其中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这样设计了主要教学过程:
1、出示了4幅图风筝图(鱼、老鹰、蝴蝶以及一个不对称的图形),其中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问学生:你们喜欢风筝吗?
2、仔细观察4个风筝,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那个风筝?为什么,把你的想法跟你 同桌说一说。
3、说说你们选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一开始积极性高涨,说自己选择的原因的时候,围绕自己的生活,说出了很多理由,诸如:
(我喜欢2号(鱼儿图案),因为我最喜欢养鱼,喜欢小鱼儿)
(我喜欢第一个,因为翅膀我喜欢)
(我喜欢第一个,因为像老鹰,老鹰本来就是在天上飞的)
(我喜欢1,因为飞的会比较平衡)
(我喜欢4个,因为平衡)
紧跟着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说说你们选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有的学生还没有把自己感兴趣的图形选下来,还没有仔细想想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图形,就直接进入了研究图形有什么特征上了,而且此后,老师在也没有提到原来的这些曾经让同学们感兴趣的风筝图了,只是在不停地就图形论图形,如何找对称轴等等,让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学习的热情逐渐暗淡下来,学生开始进入了听同学说特点、听老师讲理由的状态。
二、关注认知起点后的反向思考
这位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能够从风筝的形状来引入,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注。学生都摸过风筝、玩过风筝,花钱买过,或者向别人借过,看到别人的风筝羡慕过,仰望天空的风筝感叹过,牵着线跑过,为飞得高低而比试过。所有这些,给了学生嬉笑怒骂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喜怒哀乐的体验,这远比给学生几块对称的纸片激起的情感体验要丰富得多。所以,学生的回答也是从生活的体验出发,积极踊跃地告诉自己老师和同学自己喜欢的原因。有的说“我喜欢2号(鱼儿图案),因为我最喜欢养鱼,喜欢小鱼儿。”有的说:“我喜欢老鹰,老鹰本来就是在天上飞的。”有的说“我喜欢1号图形(蝴蝶形),因为会飞得比较平衡”等等。
遗憾的是,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却忽视了这份已经激发的学习情感,可能此时老师认为学生说的这些是零散的、无用的,是游离于核心知识边缘的,是需要抓住本质特征进行提炼的,所以,老师马上接下来问:1、2、4号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待其中的某个学生说“他们是对称的”以后,老师马上问:“你觉得为什么他们是对称的呢”学生马上安静下来,进入冷峻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气氛此时来了一个大转弯,并在此后的学习时间里,逐渐归于被动,归于接受。
从知识的结构上看,这样做确实是由表及里的一种做法,概括地抽象出了对称图形的特性,但是,从学生的学习情感上看, 这一步转换,却出现了学习情感的断点。 学生原来被激发的体验现在一无用处,后续的学习仍旧是在图形的冰冷的平面图形上讨论与、概括,仍然与他们感兴趣的风筝差之千里,原来被调动的积极情绪就只是一个花絮,消散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逐渐地消散了,进入了听同学说特点、听老师讲理由的状态。
三、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起点的思考
由此我想:学生的认知起点和情感起点共同构共生的。任何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学生学习态度的唤醒,都要兼济考虑着两个起点,小学生数学学习更是如此。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起点的激发和把握大致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基于材料本身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在组织教学情境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的学生的认知起点,更要考虑到我们所组织的教学情景,是不是学生经历的事物,如果是,我们的学生是否投入过感情,是否在这样的情境中曾经有过喜怒哀乐的体验,我们的学生爱钱但不爱纸片,爱数钱但不爱数纸片,这都是人之常情。教学要想成功,除了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之外,更重要的,还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储备。
第二个层面,就是基于教学组织的情感。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交流和碰撞,更在于情感的交流和碰状,所以,要想获得小学生成功持续地数学学习,必须在教学组织上富有情感,和基于学生原有成功体验的情感。上述这位老师的教学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该老师在组织材料时考虑到了材料本身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时时注意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组织教学,而不是刻意不断激发单调的知识的矛盾出发组织教学。
第三个层面,是要在学生成功的体验上组织教学。这是深层次的情感起点,这种起点的把握建立在老师长期地对学生的跟踪理解和把握上。在成功体验基础上的情感激发所散发的能量是巨大的,也是持久的,这是长期保持有效学习、有效课堂的情感动力。能够真正把握这点的老师并不多见,在我看来,前两者经过了练习,一般的老师大部分可以做到;而这个层面,只为少数“得道”的教师所独有。然也该为大多数老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书目: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