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宏科
渭南市三贤中学 714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和不断完善与发展,思维导图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积极运用思维导图让化学知识结构化,为学生带来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结构化
一、科学运用思维导图,确立明晰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起着明显的指向作用,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不仅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还是评测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科学运用思维导图制定明晰、准确的教学目标,先罗列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与概念,引领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其结合绘制思维导图的常规步骤逐步完善,确保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最终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化学知识也显得结构化。
例如,在进行“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教学时,教师需事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关系,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结合物质的量和粒子数量、气体体积、物质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相互之间的关系展开计算;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建构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及其在化学研究中的价值。接着,教师根据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设计并画出思维导图,将教学目标变得更为结构化、清晰化,然后指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学习本单元的概念、重点和难点知识,了解各个知识要点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在自我建构知识网络时,体会到连接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粒子数的“纽带”是物质的量,知道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与实验中的运用价值,推动他们形成“微观和宏观”这一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建立完整、丰富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与框架,引导学生真正认知各个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他们达到核心概念、认知思路与知识关联的结构化。
二、运用思维导图预习,初步认知整体内容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比较紧缺,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利用课前时间掌握新课中易于理解的知识点,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认清各自的不足与短板。同时,化学老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预习,为预习环节注入更多生机与活力,使其在预习中筛选关键词绘制成一个思维导图,让他们初步认知本节课的整体内容,能让化学知识结构化变得更为轻松。例如,在开展“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教学时,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认识了一部分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电离程度,他们还知道物质的分类相关知识,这为新课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未能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本节内容抽象难于理解,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指导他们预习。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有侧重点的阅读教材内容,初步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与实质,进一步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和巩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初步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发生的反应;书写一些简单的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及离子方程式;当然,学生也会遇到一些难点,例如: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时候,哪些物质可以拆成离子形式,哪些物质不能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和离子检验问题等等,学生应该预先标出自己认为的难点,课堂上才能有针对性地听讲。
三、合理应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通常面临着难以系统性、结构性掌握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化学知识繁琐零碎,教师可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将整个教学流程转变成一个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先确立本节课的关键词,依据它在教学内容中出现的顺序延伸到下一级关键词、节点与分支,引领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其围绕各个关键词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例如,在开展“硅—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时,教师将关键词确立为“硅”,包含以下三个分支: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的制备和性质、以硅为核心的硅酸盐材料。课堂上,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沙子、石英、水晶、玛瑙、光导纤维、玻璃等物品的图片,提问: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在学生们的讨论中引出二氧化硅,让他们讨论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在思维导图中二氧化硅分支下填上“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水”.接着,教师设置问题:实验室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橡胶塞而不用玻璃塞?量筒上的刻度是怎么刻上去的?引领学生研究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包括性质稳定、不与水和一般酸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等,要求他们同样补充到思维导图中。之后,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常见的硅胶制品,像硅胶手机套、按键、玩具、餐具和茶具等,设问:硅胶怎么制取?让学生以二氧化硅为原料制备硅胶,设计和展示方案,并分组操作实验,提取关键信息添加到思维导图中。教师应用思维导图辅助课堂教学,有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显得有条有理,指导学生围绕硅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习惯。
四、巧妙采用思维导图,合作呈现知识结构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把各个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直观、具体的展示出来,不仅能够让化学知识变得结构化,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时,应当把一节课涉及到的关键词拆分开来,提倡学生在小组内学习与研究某个或某些关键词,完成自己所负责的思维导图部分,然后组织他们各自展示本组的思维导图,使其在交流互动中探究切磋,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最终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比如,在展开“化学键”教学时,教师确定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为“化学键”,设置三个分支,分别为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然后把班内学生分成多个六人小组,每两个合作小组负责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教师先从“离子键”着手,播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求学生描述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写出化学方程式:2Na+Cl22NaCl,提问:氯化钠是一个分子吗?使其写出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与讨论是它们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怎么才可以达到稳定结构?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微粒之间的作用力,并用动画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引领他们在思维导图中归纳离子键的定义,成键粒子是阴阳离子,实质是静电作用,条件是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之后,教师继续采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分别完成自己负责的其它部分,相互交流与补充,使其在合作中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结构化呈现知识。
结束语
综上述,高中化学知识具有典型的实践性、思维性、逻辑性与抽象性等特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且涵盖着大量细小零碎的知识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极易遗忘,难以形成整体认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可运用思维导图将有所关联的知识相整合,这样做就会使知识变得结构化、可视化与有序化,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还能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为他们打下更稳固的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李鹏.?青春岁月.?2020(23)
[2]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庞爱华.?新课程.?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