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南城第一小学 274300
摘 要:根据不断地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相关乘除法课程知识太过理论化,并且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促使这样的数学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在各种教育方式的不断摸索中进行相应的创新。并且根据具体的数学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相关教学问题,并且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除法教学;教学策略;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地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并且深刻认知和明确课堂的主体,全程围绕着小学生进行乘除法教学。同时,需要依托于各种有效教育方法之下,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以及情境式教学等,促使小学生对乘除法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和熟练掌握。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现状
部分数学教师难以摆脱传统思想,并且严重缺乏相应的教育改革方式,对于乘除法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没有进行深层次地分析和研讨,还停留在原地,没有新意。并且完全是依照相应的数学教材或是课程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乘除法教学,这也是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误区之一[1]。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持续地走低,进而影响其数学能力的提升。其次,针对二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而言,其处于记忆知识比较快的阶段,但是如果不能进行知识的反复记忆和巩固,也会很快忘记。对目前的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和研究,可以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并不重视知识复习和巩固这一环节,因此,部分小学生难以良好地掌握乘除法知识。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策略
(一)运用情景模拟,优化教学方式
根据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其知识比较繁冗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教学难以促使其认识和了解,而且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极为乏味,严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因此,数学教师需要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以情景模拟为教学切入点,熟悉的情景能够促使小学生更为快速地认识和理解相关数学知识,以此增强其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用小棒摆成的各种有趣图案,并引导小学生说一说这些图案中都有什么。然后,准备若干根小棒,促使小学生进行“摆图案”的小游戏,并且设置相应的任务,促使小学生运用相同根数的小棒摆出不同形状的图案出来,有的小学生运用三根小棒,分别摆出了小树、小伞以及三角形等多种图案。
此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相应计算,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小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列出相应的公式,即3+3+3+3+3,此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出乘法,对于相同数字的相加,也可以列为3×5。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促使小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基本含义,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二)借助问题探究,进行辅助教学
新时代的数学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和优化。学习的前提是探究,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指明正确的探究方向,并为其铺平探究的道路[3]。与此同时,每个小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思路,当不同的小学生对同一个数学知识进行讨论和探究时,很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探究思路和探究结果。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一共有七个桃,每个盘里放三个桃,那么,可以放几个盘?还剩几个桃?”根据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讨,并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计算。有的小学生是用笔来代替桃子,在桌上进行相应的摆放,每堆放了三个,一共放了两堆,还剩一个。还有的小学生是运用画画的方式,在纸上画了两个盘子,每个盘子中画了三只桃子,最后单独画出一只桃子。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的个体差别,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惯性,有力地促使了小学生探究意识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三)突出合作学习,展开讨论交流
数学教学是教和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过度重视知识的传递,忽略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数学知识,而无法进行有效地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小学生能够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积极地思考,也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并且通过小组和老师的解决,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然后促使小学生进行自由分组,每组4个人。然后,每组分发12颗糖果,并提出相应问题,“现在每组需要将这12颗糖果分成4份,使得每组的成员手里都能得到一样多的糖果,你们打算怎么分呢?”由此引发小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实践,经过激烈讨论以后,每组可以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相应的分法演示。数学教师也可以针对此环节渗透“平均分”的基本涵义,并且引出除法,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即为12÷4。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逐步促进小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态度的养成,从而更好地增强其数学素养[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数学教师,在乘除法方面的主要教学要求就是尽可能地增强其教学的效率和实效性。因此,需要通过情景模拟、问题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等多个方式,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推动乘除法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黄春玉.小学数学乘除法应用题问题表征策略的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14):26.
[2]赵希波.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J].新课程(中),2019(10):99.
[3]马文林.探究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J].科幻画报,2019(04):91+93.
[4]甘海萍.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9(9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