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艳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第一小学 山东 滨州 251706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更加强调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能力与思维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课堂提问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因此,课堂提问也就成了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教学质量、教学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实际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无效的提问都造成了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本文试从课堂提问的实然现状出发,针对目前不少语文课堂问题教学存在的误区与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 误区 原则 策略 有效提问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课堂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导向,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提问技能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自己得出结论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提问及其界定
有效提问就是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得以发展。有效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课堂上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教学提问艺术作用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提问手段,并逐步达到教学艺术的境地。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难易适度,启发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散步》一文中写道:“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教师提问可以这样设计:小路真的这么有意思?请读读,可要读出有意思来?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你们能理解“我”最后的决定吗?你觉得“我” 是个合格的父亲吗?通过带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从“我”的矛盾到作出决定中懂得: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希望他们能理解自己的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
(二)数量适中,系统科学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要做到数量适中,避免太少或太多。提问的系统性是指各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彼此间应显示一定的难度梯度和内在联系。
(三)面向全体,新颖灵活
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被问到的机会。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较差的学生发言,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综合来讲,以上提到的几类问题实际上都是伪问题,缺少思维内涵,缺少问题情境,缺乏提问设计创新的技能。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教学的误区,结合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我们应该采取怎样行之有效的策略呢?
三、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问题要少而精,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
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势必会缩短学生的思考时间,使之不能深入思考,同时问题的质量要“精”,忌什么都问,淹没了重、难点。火静则旺,水静则明,人静则慧。一个问题出现后,教师要有预见的留给学生适当思考的时间,让他们静一静,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提问要安排好序列,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师要避免随意式提问就应在提问前理清逻辑顺序,紧密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学记》有这样一句话:“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课堂提问如果杂乱无章,或者过难过易学生都不会乐意接受。这就要求老师深入专研教材,设计由易到难,由表面到内核的问题链条,步步升级,层层推进,体现一定的梯度。
(三)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低水平、模糊不清的问题设计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因为它缺少有机整合的艺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满足感”。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学生读过课文往往感觉“全懂了,没问题了”,其实,他们的理解是肤浅的。教师所提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去思考和表达,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从而享受语文课堂带来的快乐。
(四)创设问题情境,发散思维
一堂好课的背后,决不能仅仅关注教材、教学设计等,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想象和心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所提问题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任凭学生思维驰骋。因此,要求所提问题是开放的,不是封闭性的,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更不是惩罚性的突然袭击式的发问,而应该留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尤其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最强的学科,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他们保持对语文的喜爱。
(五)把握提问契机,及时引导学生
教师在认真分析了教材之后,有了提哪些问题的轮廓,就要在备课时设计好提问时机。恰当地把提问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授课时根据课堂气氛、学生反馈情况适时提问。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的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另外有些问题有可能是备课时没注意其重要性,在教学中认为有必要向学生提出来,这就要随机应变,设计难度适宜,便于理解、思考解决,能从中获取有益知识的问题。火候不到,条件不成熟时不忙提问,要通过诱导,再一步步由浅入深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