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栏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曲石镇江苴完全小学 云南 腾冲 679105
【摘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心理健康 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和责任制之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之目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各学科教学都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心理教育问题,只要对学科教学内容加以梳理,就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而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我将根据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创新备课模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备课就要进行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就要做“有心人”,多渠道的关注孩子的发展。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的外显表现,从而判断他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其次,与学生交流、作业面批等方式正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第三,个别交谈或“悄悄话”信箱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是确定语文教学各项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师生合作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备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以学生为本的开展扎实有效的师生合作备课活动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项任务的前提。
总之,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就需要教师多方位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个性差异,教学目标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健康人格。
二、以教材为载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学科是语言教育和情感体验的结合。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此,在这些文字作品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必须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成,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语文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
(一)多角度思考,引发情感共鸣
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教材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人格的同时,还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学习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
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一文中引导学生思考“谁才是五粒中最了不起的”,“小女孩为什么会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通过学习文本明确在学习生活中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最后达到“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二)以“家国情怀”为主线,陶冶积极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表现了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对社会集体的荣誉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及国际主义情感等,而这正是人格因素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如教材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詹天佑》等课文介绍的是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让学生为这些历史人物而骄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变成学生普遍遵循的道德风尚和道德习惯。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是以生活为源泉、实践为根基、综合为特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科综合实 践活动。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项崭新的教学形式。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所以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必不可少。
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及时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在上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中,让学生事先调查周围的环境状况,分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对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当今社会是否需要练字”我让学生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增强了规则意识,对中华民族博大的汉字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高尚的人格、品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智力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学科特点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论文字数:2866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出版社 (2003年版)
[3]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印发 (2003年版)
[5]《语文教育心理研究》 周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