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高燕春
[导读]

高燕春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城南小学  651299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191-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小学教师,要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积极寻找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学校阵地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活动中
        学校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取着先导示范作用。因此,学校要树立“先做人、后成才”的德育观点,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营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学校应该注重环境育人。学校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积极利用走廊、教室、办公室、橱窗等场所布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图片、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多角度、立体化的文化氛围。可以经常播放古曲、古乐,利用每天早读与午休时间,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活动。学习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式、参与式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具体可以通过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通过挖掘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增强同学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利用多种艺术形式的经典颂读活动,使同学们在参与中体验与感悟。



        二、发挥家庭引导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学校要携手家长,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融入到日常形态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孩子成为人格完善、道德高尚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可组织主题家长会,用提高家长素质去影响学生;指导家长学习并应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创新现代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格的现代家长,要重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养成,将爱国守法、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立志勤学、勤劳节俭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教育优先于一切认知教育,使之成为一种无言的教诲,让孩子切身感受熏陶与浸染,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发挥社会平台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社会活动中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参与。学校可以与社区沟通、合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社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的综合依托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熏陶、感染学生。
        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开展赋予新意的活动,如:孝亲诗歌朗诵、发放“邻里亲连心卡”、创建“和谐社区”“绿色社区”“文化社区”等特色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团结互助,形成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担任志愿辅导老师,利用双休日及寒暑假开设民俗教育课程,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心中的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充分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与力量,优化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