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陶振娟
[导读] 在初中教育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主要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道德知识进行联想、记忆,意识到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对其产生深刻的知识记忆。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立足于基础生活,构建出自由、和谐的问题讨论空间,提高学生的生活感悟以及体会,进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以生活为纽带连接教材与生活,形成逻辑化的道德理念,积极参与到生活问题探索中,在实践中理解所学知识。

陶振娟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润河镇中心学校  236000
【摘要】在初中教育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主要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道德知识进行联想、记忆,意识到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对其产生深刻的知识记忆。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立足于基础生活,构建出自由、和谐的问题讨论空间,提高学生的生活感悟以及体会,进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以生活为纽带连接教材与生活,形成逻辑化的道德理念,积极参与到生活问题探索中,在实践中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175-01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辨别是非能力以及抵抗不良诱惑能力普遍较差,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不良风气所影响。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拥有法治精神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学生也能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但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难以有效掌握知识点,也难以将学到的知识点对自己的行为和意识进行指导,针对这样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展开有效教学,并运用生活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的意识和能力。
        一、在课堂中应用生活教学的意义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源于现实的生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符合课程的内容设置特点,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也能拉近学习者与书本内容的距离。结合与学习者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或者生活经验,能够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有利于学习者人格的健康发展,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法律素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生活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导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课前导入非常关键,这是决定整个课程学习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课程导入开端,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所以,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生活素材进行课堂教学导向。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地进行选择,其素材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所选择的导入方式一定要恰当合理,一些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依据所讲解的内容,选择与其相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体会所学知识,找到生活内容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以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进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知识。以近几年比较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为案例,其中所讲及的便是关于“法律与亲情”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教师以这一问题为导入点,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讨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进而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



        (二)结合当下时事热点来开展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将目光投注于课本知识,还需要将目光投注于生活之中。教师要关注当下发生的道德与法律相关的热点新闻,并注意提炼时事新闻中与课本相关知识点有关的部分,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内容设计成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课堂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学习者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能够帮助学习者形成更加开阔的视野,同时也能够锻炼学习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通过课堂生活情境表演,巩固所学知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都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叛逆心理,他们非常渴望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有着极强的表现欲望。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认知展开表演。例如,教师在讲解《让友谊之树常青》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吵架、矛盾、和好”等场景进行演绎,以在具体的表演中提高对这一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四)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吸收,更注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当深入贯彻这样的理念,不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吸收知识,更要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实践,不仅让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知识,更能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通过课外实践提升学生的生活化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外实践还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课外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完成知识积累,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方式后要让学生予以具体实践,比如说让学生去自己家附近找寻文化习俗、历史古迹,或者参观一些文化馆、博物馆,去实地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课堂之余延伸自己的文化接受范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展开生活化教学,进行积极的课前导入,营造课堂生活场景,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成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五).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188-190.
[2]唐建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华夏教师,2020 (15):22.
[3]彭晓梅.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 (09):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