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长安
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高级中学,湖北 浠水 438221
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的当下,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能力,通过文字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传承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教学新目标。而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相应素养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高中生深深地被应试教育所压制,基本没有思维能力,也没有对文字进行感受的能力,因此,直接将教学目标作为每一堂课的课堂内容,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教师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改变以往的“语文就是死记硬背”的刻板观念,从僵化的学习制度下逃脱出来,接受更加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为拥有良好核心素养的社会需要的成功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渗透教学
渗透教学法是指通过环境或教学技巧对学生产生间接的影响,在进行语文教学中使用一定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开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的语文知识时,获得语文知识中蕴含的不同力量,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最终学习目标,在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格和思维进行正确导向。
一、感受古诗文之美
对能够体现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环境、文人意志、社会状况的古诗词进行教学,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分析和感受的同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和感受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古诗词的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合古诗词所做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感受,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文化熏陶,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及其基础。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学生能够对古诗词的含义进行理解和了解,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刻的掌握和感悟,并在遇到类似情境的古诗文时,能够触类旁通快速的进行,对古诗词中心思想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完成核心素养的构建。
比如说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将苏轼眼前“大江东去”、“故垒西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具体环境,进行视频或图片展现,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所见之景的磅礴气象和雄浑格调,从而引出并帮助学生理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之后教师可以以战场的烽火连天和小乔出嫁的温婉柔情,引出周公瑾当时的危险情景,并让学生发现北宋就是“吴国”,辽夏就是“魏国”,通过多媒体对周瑜大战中的英姿进行中展现,并与诗人当前不得志的形象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周瑜能够在战场指挥厮杀,自己被贬黄州处境坎坷,而北宋也没有如三国一般的豪杰人物来进行局面扭转,让诗人从神游当中跌入现实,发出悲叹。教师也可以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或者是对图片的直接对比,让学生理解,赤壁之战的吴国和北宋之间的差别,从而对诗人想要表达的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感慨进行发现和感悟。
二、学会分析手段,提高自学能力
当然,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一定要提高学生对不同字句的理解能力,而这种理解能力是需要通过对不同文章进行阅读和分析来进行提高的。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直接为学生提供分析字句的套路手段,让学生在做题时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套用,学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发现,就直接对题目进行解释,而没有对文章的深入思考,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发生。那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师需要在对学生进行字句分析过程当中,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让学生掌握“怎么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面容迈向日后的学习。
比如说在进行《拿来主义》的教学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的思想,还需要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让学生从对待外国文化迁移到对待所有文化,通过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拿来主义”三者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化作品的分析能力。教师也要注意提出思考问题的指向性与明确性,让学生能够在固定范围内进行思考,能够更大化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思考能力。
比如说在阅读第一段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鲁迅先生摆出了什么事来揭露送去主义?它的本质是什么?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危害?”通过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总结,认识送去主义。“鲁迅先生认为,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采取怎样的态度?要怎样进行拿来主义?进行拿来主义的目的何在?请对文章进行通读,并重点诵读最后一节对鲁迅的思想进行推测和学习。”“想一想,拿来主义如何能够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能够运用到,与朋友的交互过程当中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完成本节教学。
三、探究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语文教师往往觉得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学习,不需要在进行基础教学上太费功夫,而在教学课堂上,直接把文章及其分析、中心思想坦诚的展露于学生的面前,甚至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其进行死记硬背,再开始讲课。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能够让学生脑海中存有相应的知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主思维。学生对各种文章的了解是以教师为角度的,就一定会导致偏见的产生,这些偏见也一定会影响学生对语文进行学习的态度和效率。僵化的语文教学过程只能让学生认为语文也是一门僵化无趣的科目,在进行语文学习时,不需要进行思考,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不佳,学生的语文思维受到压制等现象的产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留给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引导课堂的走向和知识的传授进度时,就能够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语文知识,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
比如说在学习《劝学》时,教师直接通过对文章分析告诫学生,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只能让学生觉得这是一个知识点,而不实际应用于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背离。所以教师需要通过提出针对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同学进行讨论,在有实例参照的情况下,与文章进行对照和感悟:“请对第一段进行讨论,并与同学分享,你认为第一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假與马”,“假舟楫”者,能“至千里”,“绝江河”?而作者用蚯蚓与螃蟹,进行比较,又想说明什么问题?请小组内统一答案,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接受他人意见思想的同时,进行共同探究,从多方面入手进行讨论,更加完善的对文章进行理解,之后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进行启发,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情况下,让学生对文中建议进行实际应用,提高自己对于学习的认知,使用更优良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大部分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而在当今社会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意义,能进行文字感受,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与完善。
参考文献:
[]孙爽红,顾玉军.学生发展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成路径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
[2]刘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0(33)
[3]王冰心.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分析[J].考试周刊,20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