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彭兰兰
[导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在日常生活和预习中中不断体验、理解和接受,并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习惯。文章从多个维度研究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期达成教师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彭兰兰    湖北省宜昌市城建幼儿园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在日常生活和预习中中不断体验、理解和接受,并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习惯。文章从多个维度研究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以期达成教师找到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养成教育;幼儿园;良好习惯;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143-01

        儿童良好行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培养的氛围。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开,而应该把孩子良好行为的培养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帮助孩子们养成多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今后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寓养成教育的内容于一日生活之中
        儿童养成教育的培养是一个循环的、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长期认真、反复地进行。我们不能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开,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比如,在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上,要求孩子早上进幼儿园时要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要向老师道别。这种习惯的培养有赖于日常生活中的反复实践,促进了儿童认知结构的不断重组和建构。另一个例子是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这种劳动成果可以在喝酒、吃饭和玩游戏中反复出现。由此可见,日常生活是儿童实施养成教育的最佳实践场所,养成教育具有范围大、机会多、反应快、对儿童无心理负担、纠正个别儿童存在的问题等优点。
        二、利用文化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环境创设方面,要紧紧围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造型、内容等方面为孩子营造宽松、洁白的教育氛围,让孩子接受影响,形成习惯。比如中班的主题: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贴在主题墙上。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着主题墙讨论叠衣服的顺序。他们根据图片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一排一排的交谈和练习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户外环境的营造,在户外环境的营造中,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与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形象相结合,张贴在走廊和各种设施旁。在愉快的教育氛围中,随时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楼梯上,我们用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孩子不要拥挤;在草地上,我们用聪明的小猴子提醒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等。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活跃思维,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发展行动。因此,规范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区域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孩子们有很好的规则意识,遵守每个领域的规则。在角色区“娃娃家”、“小超市”、“小银行”、“美食街”、“美发店”、“小医院”,美工区,科学区,等这些区域进行活动时,孩子们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就会表现出文明礼貌方面的习惯,我们利用孩子自主参与,合作协商等方法,纠正他们所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养成文明交往、正确使用礼貌用语、物品整理等行为习惯。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更注重情感的挖掘。我们以儿童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入手,使儿童在自觉行动中获得情感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人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五、重视集体教学,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养成。通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正确的坐姿,认真的倾听,注意力集中,主动回答问题,自觉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
        六、榜样示范引领,树立良好的正面教育
        幼儿喜欢模伤,周围人的言行直接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首先,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良好的教师风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不仅要靠说教,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作为老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这样对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如要求幼儿不能坐在桌子上,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老师都绝不往桌子上坐。教师及家长的以身作则和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都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其次是树立同伴榜样,在班级里设置类似评比栏“我最棒”、“好孩子”等栏目,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进行张榜公布,及时发现和表扬孩子良好的行为。
        七、家园密切合作,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因素
        目前,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忽视。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幼儿打架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总之,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氛围,让孩子逐步养成各种好习惯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谭映月.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方法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1):100-101.
[2]王雯波.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8,(5):117-119.
[3]王柳苏.3—6岁幼儿良好习惯的分类及其养成困境与策略[J].教育观察,2020,(28):55-57+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