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算理与算法 为竖式寻“根”——小学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付南宁
[导读] 数学科目是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科目中的重点,计算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且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于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忽视也是教学问题体现之一。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计算知识实际上可以通过一定图表更好的体现出来,数形结合模式下学生会对计算知识本身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付南宁    南宁市衡阳路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数学科目是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科目中的重点,计算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而且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于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忽视也是教学问题体现之一。基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计算知识实际上可以通过一定图表更好的体现出来,数形结合模式下学生会对计算知识本身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竖式、算理、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132-01

        一、反思教学状况、探寻教学起点,明确教学目标
        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例如:13×2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学习是学生第一次用乘法竖式来计算乘法。通过对2个班的孩子进行前测,99%的孩子能正确计算出结果,其中大部分孩子能表述出“12×3”的口算方法,也有89%的学生会用乘法竖式来计算出结果。但是大量的“计算教学临床”观察显示:孩子们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却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算理。教师通过大量机械的计算练习,来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学生对竖式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
        因此笔者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基础上,借助小棒图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竖式和口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既是前面所学算法知识的继续,又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做准备,突出了笔算乘法的实际意义与存在价值。
        二、立足起点、展开教学,实现目标
        1、呈现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出算式
        通过呈现数学书的问题情境;有3盒水彩笔,每盒12支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让学生在与自身经验贴近的故事情境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体验到求几个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帮助学生巩固乘法的意义相关知识。有了这样的经验积累,以后再遇到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相关问题,学生会自觉的列乘法算式。接着引导学生先估算结果,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
        2、认识、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算“12×3”的精确值,引导学生先看活动要求。先观察摆出的小棒来算一算,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记录在探究纸上。最后把结果和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教学片断】
        生: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呈现(1)小棒的摆法、(2)口算过程(3)乘法竖式(4)简写的乘法竖式
        交流“摆小棒”“口算”“乘法竖式”“简写的乘法竖式”具体想法。
        生1:小棒图捆对捆,根对根。相同数位对齐,好算。



        生2:先算个位上的3个2就是2×3=6(教师板书2×3=6)再算十位上的3个十也就是3×10=30,再把两部分合起来,30+6=36。
        生3:竖式中个位2乘3等于6是小棒图个位这一部分。十位上的1乘3得30,它代表小棒图十位这一部分。
        生4::从个位算起2×3=6,在个位上写6。再算十位1乘3得3在十位上直接写3。
        师: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个竖式,这个0怎么啦?你更喜欢哪一种?
        生5:竖式里,3在十位上就表示30,0省略啦,更喜欢第二种,简便。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求“12×3的精确值”,通过摆小棒的具体实物操作活动,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通过具体实物原型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从而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3、课堂延伸,知识迁移
        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设计在新的问题情境中,从孩子感兴趣的变戏法游戏入手,把课堂延伸到趣味游戏,让学生利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准确的类推出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计算方法,体验知识迁移数学思想的魅力,从而体验到学习计算的乐趣。
        【简单运用】
        追问11:在12的前面添一个2,变成了212×3,你会算吗?
        追问12:你能列竖式计算吗?一起说。
        追问13:在前面再添一个2,能算吗?一起算。
        4、数学模型联系生活实际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可以用算式2122×3来解决。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学片断】
        这个算式他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谁来编一编?
        生1:一本笔记本电脑是2122元,学校购买3台电脑,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2:一艘轮船可载2122个人,3艘轮船可以载多少个人?
        让学生设计问题情境,这不但需要学生自己根据2122这个数据选择合理的问题情境,而且需要分析设计的数学信息的合理性,学生要综合考虑多方面来保证数学问题的合理性。
        三、总结与展望
        学生通过借助直观学具——摆小棒,突显算理,“理”法相通。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的呈现出来,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实物的参考。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捆和捆对齐,根和根对齐”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明白相同数位要对齐道理。
参考文献
[1]陈爱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88.
[2]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3:70.
[3]张瑞兰.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才智,2012,19: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