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有”体育课堂教师的角色转变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黄会咏 黄晓
[导读]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刘俊凯老师撰写的《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表于2018年第10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由此正式拉开了河南省“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实践重点,试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体育课堂教学之间寻求途径,在先进课程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之间搭建桥梁,为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新的切入点和增长点。今

黄会咏  黄晓   虞城县高级中学
【摘要】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刘俊凯老师撰写的《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表于2018年第10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由此正式拉开了河南省“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实践重点,试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体育课堂教学之间寻求途径,在先进课程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之间搭建桥梁,为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新的切入点和增长点。今后要聚焦核心素养。
【关键词】“四有”课堂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128-02

        一、“四有”课堂的内涵及其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一)什么是“四有”体育课堂
        “四有”是指“有体能发展、有技能学习、有竞赛活动、有运动兴趣”,它是由河南省教研室体育教研员刘俊凯老师于2018年率先提出,针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模式。“四有”体育课堂在河南全省基础体育教育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推广,并被全国众多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采纳,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应。
        (二)、体育“四有”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
        第一,体能发展是体育课程教学基本价值功能。
        第二,技能学习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主要载体。
        第三,竞赛活动是实现育人价值重要途径。
        第四,运动趣味是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
        体能发展:体育学习的本质意义在于强健体魄,发展学生的生理机能,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打好基础。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呈现多年连续下滑趋势,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体能训练,这是一切技能、技术学习的基础。技能学习:技能学习是基于学生知识与技能发展目标,注重体育技战术的运用的学习板块,“运动能力”的发展重点是运用技能而非掌握技能,所以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的技能运用创造更多的机会。竞赛活动:它不仅包括各类正规的校园体育赛事,更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有胜负之分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观念,具有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挑战自我的决心,在竞技能力、体育道德层面对学生进行陶冶。运动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积极的学习情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融洽课堂氛围的营造、趣味教学的实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特长爱好、教材内容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开展不同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课教学。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上独有的运动乐趣和内部动机,提高运动技能运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品德、规则意识。
        二、“四有”课堂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体能发展、技能学习、竞赛活动和运动兴趣,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条件高度吻合。首先,运动能力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体能训练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之上,只有在知识上和技能上双管齐下,才能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其次,健康行为的养成建立在积极的运动兴趣和情绪体验之上,学生只有保持对体育的兴趣与热情,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锻炼习惯的养成才有基础。最后,体育品德能够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得到养成,在比赛争夺中激发学生的顽强斗志,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由上可知,“四有”体育课堂正是立足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提出的体育教学方式,将其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基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实施现状
        体育教材内容泛化,内容繁杂且低重复,浅尝辄级止,学生很难形成运动专长;教学策略和方法固化,学生历经多年的体育学习,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却差强人意;体育课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弱化,学生运动负荷严重不足,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课堂教学中竞赛活动淡化,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活动缺乏趣味,学生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愉悦,从而对主动参与运动和形成锻炼习惯造成负面影响……只见学生玩的开心、痛快,而运动技能的教学则表现出浮躁和形式化;运动技能教学的时间拉长,基本的技术技能较少;教师的准确规范的示范动作较少,游戏做的较多;教师讲解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过长,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紧凑;对于练习密度、强度,运动负荷的设计较低,难以体现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体育课堂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以上问题必将严重制约和拖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程,也是新时代体育教学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四、实施“四有”体育课堂的现实意义
        实施体育“四有”课堂教学彰显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彰显了学生个性与特色,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四有”体育课堂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尊重了学生自我选择的权利,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了自己所喜欢的项目,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动机、运动兴趣、运动积极性和课堂学习气氛。通过‘四有’体育课堂,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多数学生能掌握1~2项基本运动技能。
        实施“四有”体育课堂教学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才能掌握新课程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强对课程的选择和实施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
        由上可知,“四有”体育课堂正是立足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提出的体育教学方式,将其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五、基层高中“四有”体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做好实效的体能教学
        高中体育课堂存在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课堂练习的强度和密度明显不足,蜻蜓点水式的体能训练根本达不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要想保证体能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做到遵循体能训练规律和方法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重复练习。体能发展与提高也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必须有科学的、系统性、长期性的训练安排。比如短跑的练习必须持之以恒,每天合理安排好力量、速度乃至灵敏和柔韧性的练习,而不是以教学章节为单位,学过了短跑教学相关内容而停止练习。二是要达到一定的生理负荷。量的堆积引起质变,体能训练也要达到一定的生理负荷才能产生锻炼效果,在合理的条件下不断加大训练的强度才能进一步提高体能和运动成绩。
        (二)有因材施教的技能学习
        新课改后的高中体育教学,明确提出让学生掌握4-5种基本运动技能,至少学会一至两项能伴随终身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因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能状况存在差异,一味追求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浅尝辄止,在实际教学中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场地设施及教师的专长等方面状况合理开展选项教学,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引导学生培养一到两种体育运动技能。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掌握一两种自己兴趣的、有天赋的项目从而形成运动特长。让学生享受技能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教、练、赛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体育教学尤其如此。但纵观我们的常规体育教学,学校组织的竞赛活动很少。尤其是课堂中的有比赛性质、能分出胜负的练习情境。要在课堂中进行教、练、赛的融合教学。竞赛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培养集体意识、团队观念,发展规则意识和体育道德。
        (四)有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技能学习更是如此,缺乏学习兴趣的体育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练习不积极。教师作为课堂的总设计者,需要创设寓教于乐、充满趣味的体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学生喜爱体育游戏活动来营造趣味学习氛围。让学生活跃身心,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打造“四有”体育课堂才能体现出体育课程教学基本价值功能、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实现育人价值功能、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力。只有把握好这“四有”,并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将其融合进去,才能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时代
参考文献
[1]刘俊凯.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河南省推行强化体育课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2018(10):30-33.
[2]吕科.试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9(33):73.
[3]尹志华.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J].体育教学,2019(1):13—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