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王学卫 刘伟
[导读] 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也面临着巨大教学压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王学卫  刘伟    高青县第五中学  256300
【摘要】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校也面临着巨大教学压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递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122-01

        一.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紧迫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群众创新创业。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在我国的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不高
        在目前的初中教师中,许多教师深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成绩,他们给学生分配了很多练习和知识背诵任务,这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并逐渐产生学习倦怠感。这样的辅导模式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更严重的是,学生会害怕上生物课。这些教师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掘潜力,重拾对生物学习的热情。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构造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创造生物教学的情境,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更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一旦激发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他们将主动探索知识,并将继续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断思考并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学生在不断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植物的生殖》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一粒小麦的今生来世”为主题,创造解决问题的真实情境。以小麦的今生来世为主线,以知识渗透为暗线,落实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小麦的今生,复习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体会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以及植物体内的结构与功能观。通过小麦的来世,复习人的消化系统,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学以致用部分,引导学生关爱老年人、慢性胃炎、肠炎、胰腺炎等相关器官病变的人,指导他人健康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科学探究部分,指导学生分析设计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人的思想对行动起决定作用。人们建立思想后,可以为行动提供有关的指导。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必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这是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前提。创新思维可能会产生许多新想法,这要求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生物学是一门高度实用的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并使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所产生的疑问。整个过程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学生的知识视野会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例如,教师上《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这课时,在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教学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种下一些种子,观察种子发芽时间的变化,并每天写一份生物日记。教师在教室里讲解生物的叶绿素和植物茎的作用,以便学生可以利用它们的联系并结合种子的发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3.实验教学趣味化
        生物教学需要在实验中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以使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动力,因为只有他们有兴趣,他们才能深入地探索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因此,初中生物学老师组织学生实验时,应该与学生更多地互动,与学生讨论问题,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例如,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肉汤实验”:将肉汤分别放入两个瓶子中。将一个瓶子中的肉汤煮沸后,将其嘴密封,将另一个瓶子中的肉汤煮沸。瓶子的嘴自然打开并冷却。一段时间后,发现密封瓶中的肉汤仍然很美味,另一个瓶子中的肉汤变质了。该实验可以证明肉汤中的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但是瓶外的微生物会导致肉汤变质。对于这个结论,老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重复实验。当然,没有必要使用肉汤。任何食物都可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生活常识,还可以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
        结语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依托实验实证、整合教育资源、构建高效课堂,做到有证据、有推理、有逻辑、有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关注核心素养,落实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睦.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74-175.
[2]王兵.初中生物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