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童谣渗透在小班集教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1期   作者:刘馨怡
[导读] 民间童谣在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刘馨怡
         (四川大学第二幼儿园,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民间童谣在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对幼儿能力的提高、语言的发展、情感的启迪、思想道德的培养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促进,意义重大。民间童谣口耳相传、流传时间长、语言简单、韵味优美,容易被儿童接受。他们独特的文学性、教育性、审美性、趣味性等特点,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有很大作用。文章在对童谣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童谣内容的选择和童谣在小班幼儿集教活动中的运用实践。
         关键词:民间童谣;小班活动;教学应用;积极作用
         教师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幼儿情感和兴趣的需要出发,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入手,选择了符合幼儿审美情趣的优秀、健康、有趣的民间童谣,最后将其做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童谣集》。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一、童谣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
         童谣这种文学形式,孩子们最容易掌握,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非常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幼儿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童谣尤其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作用,一是富有情趣,利于想象:幼儿对“孙悟空”、“猪八戒”兴趣十足,对此类童谣有很大的兴趣,如《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幼儿能跟随童谣,大胆想象进行表现。二是朗朗上口,便与表达:幼儿们熟悉的如《拉大剧》、《小老鼠》、《红萝卜》等字句简单内容丰富有趣,容易表演的。适宜小班幼年龄特点,所念起童谣更加朗朗上口。幼儿大胆学念、跟读,押韵、朗朗上口的童谣让人记忆犹新,只要有人念上一句,记忆的闸门就会瞬问打开。
         二、对童谣的内容选择
         小班幼儿喜欢朗朗上口的童谣,喜欢模仿老师念各种有趣的童谣。将童谣按照童谣的艺术形式进行划分,并选择适宜的童谣进行教学活动,如摇篮曲:《外婆桥》、《宝宝睡觉》;游戏歌:《上上下下》、《找朋友》、《丢手绢》、《拉大剧》;数数歌:《打老虎》,《数鸭子》;问答歌:《什么叫?》、《什么好?》;连锁调:《野牵牛》;拗口令:《四和十》;颠倒歌:《说颠倒》;字头歌:《小兔子》;谜语歌:《彩虹》、《太阳》;还学习了四川本地方言童谣:《王婆婆》、《红萝卜》等等。
         对童谣的内容选择可以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取材贴近生活和自然:民间童谣内容选择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和记忆力较差,对动物、植物、生活中所见实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选择内容从幼儿兴趣点出发,从身边的事物出发。第二,内容浅显、思想纯净:选择童谣时需要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感受这些童谣的意义,不要张着嘴巴跟着念。内容简单、幼儿易懂。童谣《金钩钩》重复语句“金钩钩、银钩钩”,既是重复语句,又是叠词押韵,语言简单活泼,学习起来更易懂、更喜爱这类童谣。
         三、童谣运用在小班幼儿集教活动
         (一)应用于语言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绘本故事
         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是一首北京童谣,生动而充满想象。

青菜本在菜园中默默生长,无言无声,笔者让蔬菜都成了调皮可爱的小精灵。原版的童谣中有很多北京人讲话的语调,所以在内容上设计了很多的改变。内容的语言有些复杂,做了一些本班化的处理“秋天到,王大爷院子真热闹。一园青菜闲不住,菜园变成了对战场。胡萝卜军队有辣椒,莲藕军队有茄子。打的辣椒一身红,打的茄子一身紫,韭菜黄瓜闲不住,一起加入对战场。”降低了难度,剪短的语言,配合老师夸张的表情动作,增加幼儿的感受与理解。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也在大胆想象,努力回答老师的问题。幼儿喜欢看更直观的图片,需要老师绘画一些简单明了的蔬菜图片,小朋友看的更容易理解的是哪些蔬菜的故事。在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小朋友看着画面就已经开始自己创编童谣“打的茄子一身卷”。
         (二)应用在数学活动中,营造活动中的良好氛围
         开展了与童谣相结合的科学活动,老师用回忆童谣很轻松让幼儿集中精神,学习新的童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让幼儿利用童谣学习了点数,回忆数字。通过童谣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朗朗上口的童谣幼儿一下就记住了,一边念童谣,一边学习了点数“小松鼠”。再通过前期对数字1—4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了“5的形成”,活动中“小松鼠”的参与及童谣的趣味,让幼儿既快乐,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本来枯燥的“5的形成”一下就变得生动有趣,师幼互动变得非常融洽。回顾以往的教学活动,试想运用这种更加有趣的方法进行活动,小朋友也会更加专心、互动。
         (三)应用在艺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韵律感
         结合童谣开展小班艺术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也是让我对童谣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首童谣一点也不陌生,老师会,家长会,小朋友也会。老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增添了幽默有趣音乐,让幼儿感受童谣与节奏相融合。更容易让幼儿去找到音乐的节奏,模仿老师利用身体动作给音乐童谣带来的乐趣,再到进行创编动作,增加了幼儿的兴趣,游戏贯穿于教学中。生动有趣吸引到了幼儿,老师的多动作变化,在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之于也看见了孩子的个体差异。
         (四)应用在养成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孩子正处于语言模仿期,正是因为发现了孩子的年龄特点,关注到了有孩子会默默地念出一些民间童谣,是一个好的契机,我们就应该支持孩子的知识学习。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就寻找孩子需要、想要了解的,再来看看老师自己可以去怎样教。我班的小朋友一提到童谣就朗朗上口。在孩子们吵闹的时候念童谣《上上下下》让孩子们安静下来,既复习了上下、前后,回顾了童谣,又在童谣的结尾句安静的做好了;在孩子们上课前没有集中精力时,运用童谣《小手拍拍》让孩子集中精神,知道我们即将上课了,学习新知识要有更好的状态;在孩子们学习或者室内活动久了有些枯燥的时候,就进行一些好玩的成都童谣,孩子们光是模仿着老师就会带来无穷的欢乐。
         另外,民间童谣对当地文化的熏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成都童谣《胖娃逛成都》,让孩子们了解童谣内容,理解“撵”、“白白”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成都话的意义,了解成都文化。
         结语:民间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独特性的领域,它的作用是其它文学作品所不可替代的,继续将民间童谣融合到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我将继续收集民间童谣资料,继续在本班开展结合民间童谣开展各个领域活动,挖掘童谣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