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聋校班级管理中发挥竞争与合作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刘苑芳 周建明
[导读] 本文根据聋校班级和学生的特点,结合笔者的管理经验,分析了竞争与合作在聋校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简述了竞争与合作对聋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发挥等的影响。文章最后就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怎校合作学习等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总结。

刘苑芳  周建明   贵州省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
【摘要】本文根据聋校班级和学生的特点,结合笔者的管理经验,分析了竞争与合作在聋校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简述了竞争与合作对聋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力发挥等的影响。文章最后就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怎校合作学习等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聋校;班级管理;竞争与合作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065-02

        聋校班级管理与普通学校班级管理相比,大多是共性的。但由于管理对象的不同,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聋校班级学生人数一般都比较少,在12人左右。他们大多有自卑和逆反心理,遇事易激动。这就给管理者增添了不小的难度,要求管理者应从细节入手,以人为本,给予学生特殊的关爱。笔者在几年的班级管理中,应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竞争与合作的含义及作用
        (一)竞争的含义
        所谓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心理行为。它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双方有共同争夺的目标
        2、双方只有一方取胜
        (二)、合作的含义
        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与行为。它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合作中双方有一致的目标
        2、活动结果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有利于对方
        竞争与合作是管理者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创设的两种活动情境,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班级管理者只需要考虑如何适当使用竞争与合作,更好地达到管理的目标。在班集体里,没有竞争,学生学习就没有动力;没有合作,学生能力就得不到全面发展。竞争,它能满足学生学习和工作的需要,有自我表现和提高的机会。而合作能使学生互相支持、相互信任,共同完成目标和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二、根据任务性质和学生条件,确定学习的目标结构
        选择竞争还是合作,主要应由任务的性质和条件来决定,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则来考虑:
        (一)如果工作和学习的任务比较简单,而且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工作和学习的全部程序和操作,那么竞争比合作优越
        在聋校高年级的班级卫生管理中,由于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室卫生工作的全部内容和任务,我们可以每天只安排一名学生打扫,并按时进行检查、评分,然后每周或每月评比一次,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差的给予鼓励,慢慢地,学生们都不甘落后,每天都会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如果工作和学习比较困难,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全部工作和学习时,那么合作比竞争优越
        与高年级相比,低年级的学生基本上都不能独立完成每天的卫生工作和任务,我们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同样进行检查和评价,也能收到殊途同归之效。
        另外,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基础、智力等因素存在差异,不可能全班学生都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好中差的学生平均搭配成若干组,在一起讨论学习。然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教师最好鼓励较差的学生)上台回答或操作表演。这样,差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也会慢慢好转。
        (三)、如果学生的态度和成绩是属于群体定向的,而且又有明确的群体目标,那么合作比竞争优越
        如在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校运会、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班主任应正确引导学生怎样合作,才能为班集体取得好的名次,好的成绩。
        (四)、如果学生的态度和成绩是自我定向的,对工作和学习缺乏内在的兴趣,那么竞争比合作优越
        如在书法、绘画大赛中,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个体性,但学生的发展、成才是教师集体劳动的成果,这就决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建立竞争与合作这两种目标结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三、竞争与合作对聋生的影响
        近年来,竞争机制被引进到学校管理中,成为管理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而提倡合作被看成是“传统的”甚至落后的管理手段。在工作和学习评价中,人们总是不赞赏合作精神。而某些管理者也以为合作不可再用,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地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竞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竞争中,学生的自尊心被极大地激活,使他们精神振奋,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自信心增强,这将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但是,那些自认为在竞争中缺乏实力,不可能取胜的学生就有可能退出竞争,彻底放弃。
        相反,学生在合作的情境中感到很安全,因此,降低了对失败的恐惧,并感到很有可能取得成功,从而增强了动机。但合作中也会产生“搭便车”、“浑水摸鱼”的现象,这表明一些学生实际上缺乏动机。
        (二)、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
        与竞争相比,合作更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学习情境。在合作情境中学习的学生面临的不是“输赢”的问题,他们不再过分担心失败,而是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所以他们敢于大胆创造,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而在竞争情境中学习的学生却集中考虑的是“如何取胜”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符合正确答案。因此,他们进行的主要是是趋同思维,不可能大胆创造。
        合作的情境促进建设性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从他人那里得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有更多口头表达的机会,从而使口头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在争论中,学生在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使他人理解自己的同时,还必须听取和准确理解他人的意见。这样学生便能锻炼良好的沟通能力。
        竞争也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但越有能力的学生其能力发展的机会越多,而越是需要锻炼的学生越得不到机会。因此,长期以竞争为唯一模式的教学情境,容易在学生中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使一些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受奖励的机会完全被剥夺。
        (三)、对学生信息交流的影响
        在合作的情境中,共同的目标使学生互相信任,彼此都希望对方成功,以诚相待,配合默契,所以能给对方提供可靠的信息。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并能适当地利用这些信息。这就是说,学生之间进行的是有效的信息沟通。竞争的情境本身就规定了个人要战胜对方,或者说要使对方失败,个人的知识或任何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是战胜对方的武器,不可能将其交给对方,所以竞争中的学生不能共享信息。竞争的情况是封闭的,其中的个体需要信息,然而却缺乏信息来源。
        (四)、对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
        学生在合作、竞争和独立的情境中,由于不同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其中,合作情境中学生有最积极的情绪体验。他们体验到更强烈的被他人接受、信任和喜欢的信念,感爱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并且也想帮助他人。而竞争使学生感到不被他人接受和信任,而是被拒绝,被打击。如果在竞争中强于他人,则感到被人嫉妒,如果落后于他人则被轻视。在学生中无节制地提倡或促成竞争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和学习压力。我们在鼓励学生竞争的同时,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
        四、适当交替使用竞争与合作
        社会心理学家伊奇提出了竞争、合作和独立三种目标手段结构。他认为在学习和工作中,适当交替使用竞争与合作,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
        (一)、把握竞争与合作运用的最佳时机,全面培养学生合作、竞争和独立的社会适应能力
        合作、竞争和独立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际相互作用形式,它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所以也就没有褒贬的问题。合作、竞争和独立的人际关系既然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就必然会反映到学校的班级生活中来。面对一群易激动易逆反的残疾学生,管理者一定要选准时机,慢慢引导,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情况下竞争,在什么情况下合作,避免被无情淘汰或被动合作。
        (二)交替使用不同的目标结构
        在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结合教学和管理水平、目标任务,采用适当的目标结构,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例如,在语文课上做阅读练习时,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下完成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而在考试的时候则采取竞争的方式,这样,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在班级管理中只使用一种手段是不全面的,应该在不同水平上交替使用多种手段,如,在总的个人竞争的形势下,提出各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各组成员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当然,班级内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助长小团体主义倾向,个人的矛盾可能减少了,可是小组之间的矛盾却增多了。这同样不利于班级建设。出于同样的考虑,可以利用校运会、先进班集体的评选、春游活动等集体活动开展竞争,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凝聚力,增强班级内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总之,如何在聋校班级管理中发挥竞争与合作的作用,具体的做法很多,关键在于班级管理者必须了解竞争和合作的不同心理机制,不同心理功能,既要避免产生歧视、打击、排挤等庸俗作风,又要防止“三个和尚没水吃”、“平均主义”、“搭便车”等不求进取的、懒惰的思想。一句话,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主编:张荣田、邢同渊,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年8月第1版.
[2]《学校管理》,主编:郭振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6月第1版.
[3]《学校管理心理学》,主编:程正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8月第1版.
[4]《小学管理》,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司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9月第1版.
[5]《特殊教育辞典》,主编:张明、柯巍、高长生、段为民,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第1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