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及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与反思——以绘本《进城》为例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张冠楠
[导读] 绘本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任务的一门的艺术。今天,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回归,中小学大幅度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篇目,对于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的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和难以理解的。基于此,选择饱含传统文化因素的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其在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的作

张冠楠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264001
【摘要】绘本是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任务的一门的艺术。今天,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回归,中小学大幅度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篇目,对于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的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的和难以理解的。基于此,选择饱含传统文化因素的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其在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绘本;传统文化;兴趣;启蒙;道德教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062-01

        一、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绘本虽起源于西方但这并不能说绘本与中国或中国文化是不相容的,一些卓有建树的儿童文学、美学的研究者将绘本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绘本,让儿童能真正在幼年时期领略传统中国之美。
        以林秀穗和廖健宏共同创作的绘本《进城》为例,在题材方面,作者选择了耳熟能详的“父子骑驴”的故事来演绎,以父子在进城途中遇到的路人为契机,将中国文学著作中的角色以及作者的态度一一给读者呈现出来。
        首先,总观此绘本,不论是封面、环衬还是扉页,中国剪纸画的风格给读者带来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采用民间的艺术形式,增添了几分平实与幽默,更容易让儿童接受;不采用传统“红色”的剪纸色彩而采用黑白相间的色调(黑白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典型色彩),这样的设计古朴雅致。
        其次,剖析绘本中的图片。在对景致的描摹中,远山、流水、树木以及屋舍,都显示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氛围;从人物塑形上看,作者有意为每一位人物塑造了符合其时代特色的传统形象;再由情节细节处着手,如绘本中的孙悟空手持芭蕉扇,嘴里吃着人参果等情节,呼应了《西游记》中火焰山的情节。由上述的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不论从宏观景物的绘制,还是微观人物细处的执笔,我们总能找到传统文化的缩影,这些图像的设置已然向读者营造出传统文化的美好氛围。
        最后,我们从文字入手。绘本《进城》中带有传统色彩的动词“赶集”、“迎亲”,名词“轿子”、“壮汉”等,不仅丰富了儿童传统文化的语汇,更是在儿童形象思维发展较快的时期,让他们在脑海中充分联想、构建想象,更好的理解传统中直观或抽象的文化。
        二、绘本中传统文化因素的需求性
        绘本中传统文化因素的需求性主要有综合国力因素、国家政策因素、基础教育及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因素和社会生活因素。
        三、绘本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对儿童产生的影响
        1.激发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幻想”就是绘本故事的一个特征,也是绘本内容的灵魂所在。儿童在3-6岁的时期,其理性思维偏弱,现实感比较缺乏。而绘本故事的这份幻想打破了理性思维的束缚和日常生活的局限,引导儿童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的世界中畅游,这正好顺应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爱幻想的天性。



        2.绘本作为一种启蒙文学,对儿童今后学习传统文化起到“入门式”的作用。所有学问的学习都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例外。而绘本的浅显易懂且字里行间点缀传统文化色彩的这一特点,是会让儿童更容易接纳传统文化知识的好方法。相较于古文较为晦涩、难以理解的词句,对于知识积累较少的儿童来说,接触绘本故事的方法则显得更为精妙,在较为轻松、没有学业压力的情况下,提前领略传统的人物形象,产生对部分古代文学词汇的印象,在形象思维的想象中,掌握后期需要记忆的传统文化知识点,这是一个提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融入、走进传统文化的过程。
        3.陶冶儿童的性情、激发儿童对传统文艺学习的积极性。在上一段中,我们分析出绘本对儿童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具有启蒙性的作用。其实,不仅是知识层面,在绘本中,人物的一个弹古琴的细节、一个执毛笔的瞬间,都会让儿童对这份美产生希冀,进而希望去接触这门艺术,梦想着成为那“画中之人”。这样的一个过程,是儿童主动陶冶性情、锻炼本领的过程,而非被动学习、被动接纳的过程,对传统文艺产生兴趣、激发灵感、沉潜修炼,这必是一个事半功倍的过程。
        4.道德教化的作用。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既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促进心智化发展,又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善加使用,可以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饱含传统文化因素的绘本故事便是通过讲述传统故事来传递超越时空的善恶伦理观念,展现清晰绝对的道德价值观。绘本故事适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与具体形象思维的理解,进而塑造儿童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自我。
        四、对含有传统文化因素绘本的反思
        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的绘本创作相较于西方仍处于初级阶段,面对着前期经验不足与大众高期待的情况,对含有中国因素的绘本我认为是需要及时反思、及时解决的。
        我认为含有传统文化的绘本目前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就是对受众群体的阶段性的考量。首先,这里的“阶段性”我想做一个更为明确的解释,那就是要与读者产生较为强烈的共鸣。以绘本《进城》为例,作为已经阅读过或听过《水浒传》经典片段——武松打虎的人来说,当看到绘本中“一个壮汉扛着一只老虎”这一情景时,会情不自禁的指着画中的人物说:“这是武松。”,这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而对于并不了解这一典故的儿童来说,他们对这一幅图片的认识将仅仅止步于“一个壮汉扛着一只老虎”,没有“共鸣”的产生,也没有“共鸣”的指引,很难在脑子里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
        不仅是在“共鸣”处容易产生分歧,我认为在道德教化方面,绘本的制作人仍需注意到阶段性。例如,在阅读绘本《进城》时,我们获得了要不忘初心、走好自己路的道理。我们都知道,7岁孩子才开始有初步的抽象思维,他开始热爱思考,并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而对于七岁之前的儿童来说,很难抽象出如此深沉的道理。
        含有传统中国特色的绘本绘制之路将不断地被铺开,一个完善的、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中华绘本系统也必将在艺术家的手中不断的被酝酿出来。
参考文献
[1]宋文翠.儿童文学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
[2]周兢.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