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笃民
济南市历城区坝子小学 250108
一.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一系列文件指出小学阶段正是青少年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是全面素质形成的阶段。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身体素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身、学会审美,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中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农村小学生特别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因社会、家庭和在学校人际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心理发展偏离了正常状态的现象。农村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当成为农村小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来研究。
二.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由班主任通过班级管理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班主任基本的工作方法,对班级学生深入了解、收集整合学生心理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方法、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心理、人格形成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辅导,对学生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辅导。
三.研究的主要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从本质上看,心理教育是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力配合与合理的补充,因此应面向全体学生。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学校心理教育应该具有三种功能:矫治、预防和发展。在小学生时代及时而恰当的心理教育,能给予学生有力的帮助。因此,把预防和发展结合起来。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尊重与理解”,是心理教育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心理辅导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
5、个别化对待原则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特征、个性特征,开展心理教育,使心理教育具有弹性。
6、整体性发展原则
心理教育追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心理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德、智、体几方面的全面发展;也要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几方面的协调发展。
7、活动体验原则
心理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获得各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
8、重视年龄差异性原则
心理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心理各个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生在情绪调节和人际冲突方面并没有初中生那种急风骤雨的表现,正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四.研究效果:
(一).加强心理健康管理体制建设
1.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建设
为丰富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我们通过网络学习举办教育科研方法、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专题、小学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专家讲座对班主任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师德建设,关注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形成心理教育的校园氛围,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展个案研究。
为了发挥心理辅导的早期干预作用,我们教师要参与个案研究。教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及有关测量资料,从“身体情况”、“学业情况”、“个性特征”、“家庭情况”等方面全面、深入、具体地了解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知识,对从心理上寻找原因,制定教育对策,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后实施。研究过程中,教师本着发展性原则,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和谐的辅导关系,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发展自我、发挥潜能,使学生向健康的方面迈进。
(三).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有机结合,渗透心理教育。
1.加强班级硬文化建设,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黑板报成为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自己的家”。黑板报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色彩斑斓的室内黑板报每期都有明确的主题如“我爱我班、“走进新学期”、“勿忘感恩”“庆祝国庆”“庆祝元旦”等,文字编辑、版面设计全由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四壁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迪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敢于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2.着力打造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通过自主设计班旗、班歌、班徽,师生共同制定“班风”“班训”,班主任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管理的主人,他们时时事事对班集体、对同伴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时时处处主动为班集体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3.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学习质量得到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树立了健康意识,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学生能够以正确心态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健康活泼、阳光的心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改变了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和方式。
通过家庭结合途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大部分家长心理素质有所提高,变过去只关心孩子分数转变为更关心孩子素质,积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和方式,配合学校对子女加强心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