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易
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幼儿园 215200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美和创造美。”美工区是专门为幼儿提供自由心上和个性创作的活动区域,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大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强,能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感受和想法的工具、材料、手法也更多样。为了了解大班幼儿美工区活动的现状,进一步贯彻《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本精神,更好的利用美工区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等,从美工区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以及对教师的访谈等视角分析了大班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美工区活动;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大班美工区存在的问题
(一)美工区空间布局不合理
美术不会只出现在房间的某一处,幼儿可以从图画书,教室墙上的环境创设和教室本身的美学设计来学习美术,但是,也需要有特定的区域让幼儿可以学习和绘画。因此美工区的创设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合理的美工区创设,可以使美术活动的开展更加有效。在笔者的观察中发现,大班班级的美工区布局都能做到用低矮的柜子、格子框架等将美工区与其他区域划清界限,但有部分班级将美工区设置为紧邻表演区、娃娃家等较为吵闹的区域,导致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和专心制作。还有的班级美工区区域设置过小,幼儿的创作空间被挤压,无法进行大型艺术作品的创作或者合作完成作品。同时有班级美工区也远离水源,幼儿在进行水粉画等多种美术创作时,取、换水不便,导致活动时间的浪费。
(二)美工区环境创设缺少幼儿的参与,缺乏美感
幼儿是环境的主体。美工区环境的创设,同样应该以幼儿为主体,才能吸引幼儿的参与,放手让幼儿参与,才能凸显美工区的价值,体现幼儿是区域中的主人。大班幼儿美术表达能力较强,完全可以进行一定的艺术创作。在观察和访谈中得知,只有一个班级让幼儿参与了美工区吊饰的创作,并在墙面上设置可供幼儿重复涂鸦的白板,每隔一段时间让幼儿进行墙面创作。大部分班级依然将幼儿创作的空间限制在桌面,美工区墙面创设和吊饰都以教师创设为主。在美感设计上,教师只是将两旁的柜子摆满材料,既没有考虑美观地摆放材料,也没有一定的顺序。墙面创设时也只是使用不太坚固的材料,间隔一段时间后就有容易脱落或易被幼儿剥落的危险。等创设破损后,又不及时更新或加固,放任其继续留在墙面。此外,当幼儿创作写实绘画时,提供生活中真实的物品、图画、图片和参考书作为资料是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可以为幼儿提供观察和欣赏艺术的机会。但在笔者走访和观察的班级中,未有班级投放、创设这些资料,使得美工区没有体现任何艺术氛围,创设简单,没有凸显艺术性。
(三)材料投放随意,缺乏层次性、有效性
在美工区材料的投放是关键,有效的材料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和欲望,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联想和想象。根据观察发现,各班美工区材料投放已经改善了单一的问题,都能做到多种材料的投放。但在投放的时候缺乏层次性,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砌,其中投放最多的是蜡笔、纸、颜料、纸盘、纸扇、橡皮泥等一系列与绘话、手工有关的材料,只是变换幼儿作画的物体,而没有新颖、有趣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美术活动。第二在于材料投放没有计划性,未能及时跟进主题内容或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题的不同,幼儿所要达到的美术水平也有所不同,但在笔者调查时发现,大部分班级美工区材料更新周期长达一至两个学期,完全脱离教学主题或内容,这使得幼儿的美术活动保持在重复的操作水平上,也未能照顾班内幼儿的能力差异,只是投放同一层次的材料,能力较弱幼儿会产生不会操作的挫败感,从而在区域选择时不再选择美工区。
同时,在笔者调查中发现,教师投放材料相对保守,这样的情况在乡镇幼儿园中则更为严重,在笔者进行访问后得知,有许多材料放置一个学期,都没有让幼儿操作过。有班级会先发放给幼儿够用的材料,那些材料留至下一学期再进行操作;或者教师是担心幼儿对部分材料进行损坏从而禁止幼儿操作那些材料,这些现象都导致了美工区的材料投放流于形式表面,当有人观察时会发现材料数量充足种类繁多,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却并没有接触到那些材料。这使得幼儿只是和美工区内部分材料进行频繁互动,大部分材料的使用率非常低,从而失去了有效性。
(四)教师指导不适度,幼儿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进行美工区活动时,教师指导往往出现两种情况,其一,教师决定今天活动的主题,准备活动的材料,并基本将美工区活动限制在绘画、折纸和捏橡皮泥。比如,教师规定今日美工区活动的主题是进行手工青蛙的制作,幼儿不能进行其他美术创作。教师先为幼儿准备好制作要用到的材料,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对应的操作,遇到能力弱的幼儿便对他们进行多次帮助,在旁边全程指导直到幼儿完成作品。这样的过度指导导致幼儿能自主生成的很少,很多活动一成不变,久而久之选择美工区的幼儿越来越少。另一种是对美工区不闻不问,指导过少。教师宣布区域活动开始后,就放任幼儿在美工区自由选择活动,不关注幼儿是否在进行与大班年龄段有关的创作,也不关注幼儿每天是否在进行重复的操作,随意决定美工区时长,在幼儿未完成作品的情况下就决定让幼儿下班。只关注幼儿进区活动的常规和结束时的收拾情况,但对大班幼儿来说,常规应该更加靠幼儿主动自觉,不该需要教师耳提面命去遵守一些基本的常规。
此外,在笔者对教师的观察和访谈中发现,未有班级在幼儿美工区活动结束后对幼儿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只是简单的教幼儿将作品在美工区展示处进行展示,在幼儿主动将作品展示给老师看时,得到的也只是简单的“你真棒”、“真好看”等简单的评价。
二、解决美工区活动存在问题的对策
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关于艺术教育最主要的价值就是可以让幼儿进行尝试,对艺术品的欣赏,以及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同时能够感受美、表现美并创造美。美工区效用的提升离不开大家一齐努力,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希望能够提高大班美工区活动开展的质量。
(一)优化布局,美化环境,鼓励幼儿参与
合理规划美工区布局,为幼儿选择一个安静的创作区域,靠近水源,美观地摆放材料,以吸引幼儿,可以尝试按照色谱的顺序来摆放材料,如,彩色蜡笔或者彩色铅笔要放在干净的罐子里,每一个罐子里装着不同色调和颜色的蜡笔,使用镜子,可以用来从不同角度展示材料。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和启发资料,为幼儿提供观察和欣赏艺术的机会。在美工区的环境创设上,幼儿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用他们的各种作品装点空间,可以将作品当做吊饰悬挂起来,也可以当作墙饰张贴,或者摆放在美工区的各个角落。如此多形式、多角度的展示,不仅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更能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现如今提倡“儿童视角”,大班幼儿思维发散,愿意表达,完全可以让他们策划自己的作品要怎么摆放,怎么悬挂,同时也可以设置留白的墙壁或橱柜,让幼儿直接在上面进行创作,装饰美工区。
(二)优化材料投放,重塑材料魅力
在区域活动中,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更容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引发幼儿的探索行为,所以教师在进行材料投放时要了解材料的使用方式和教育价值,明确材料投放的目的,确保每个材料都可以和一个目标相联系,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能力,也是一种便捷的达成教育目标的方法。第二,及时更新材料,改变保守的材料投放观念,教师应跟随活动主题,在每个主题进行时在美工区投放相关的主题材料,让幼儿在各个阶段不仅在课堂,也能在区域活动时巩固、提升自己的美术活动水平。另外教师也不应害怕幼儿损坏材料而禁止幼儿使用,让材料成为摆设,而应该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新材料,与美工区内各种材料进行互动,提高各式材料的使用率,充分发挥材料的有效性。同时,根据材料投放的几条原则以及物质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探寻基础材料的新式操作方式,把原本常见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开发新颖的操作方式,在长久不更新材料的情况下,也可继续确保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比如:可以把幼儿经常作画的材料通过固体胶粘合在一起,例如圆柱型的纸张底下或者上面粘合一个纸盘,组成新的样式,再进行装饰作画,幼儿也可自由发挥组合不同造型进行创作。一切新式操作方式都要考虑幼儿操作水平,做不到幼儿也可以继续使用原来操作方式。
同时现代社会倡导环保节约,废旧材料也是很好的美工区活动材料,教师、家长和幼儿可以搜集废旧的牛奶盒、鞋盒、玻璃瓶、易拉罐、一次性纸杯、筷子等投放入美工区,引导幼儿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激发幼儿不断探索、想象、创造的兴趣与欲望。
(三)优化教师指导,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教师应改变全权指导的思想,可以在美工区活动开始前让幼儿合作讨论、制定今天区域活动的主题,或者只是向幼儿介绍今天需要用到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思考完成作品所需的步骤、材料,或在操作中探索新颖材料的使用方法。不随意压缩区域活动的时间,不将时间浪费在操作材料和强调常规上,这些应该是孩子们通过探索和操作自己体验出来的。当然教师也不能对幼儿的活动不闻不问,幼儿美工区活动容易陷入重复操作这一过程,这时教师就有必要介入引导幼儿,引导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或讨论制定不同的美术活动主题,进行新一轮的创作。同时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而产生退缩欲望时,可以先观察幼儿,请他寻求旁边幼儿的帮助,如果问题还得不到解决,教师再介入指导。但介入时也应该以引导幼儿为主,而不是直接上手帮他完成剩下的创作。让幼儿自己大胆创作,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只是活动中的追随者,而不是主导者。
其次,开展评价分享环节,评价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艺术的见解,同时也要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之间先互相评价,同时认真倾听幼儿对自己和对同伴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需要介入幼儿并试图纠正孩子的观点和态度,因为这正是孩子最真实的艺术感受的表达,教师只需对孩子的观点表示赞同,尊重和理解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形式即可。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未评价到的方面进行补充,评价内容应全面,而不是几句简单的言语表扬就完成了评价。
三、结语
如今,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逐渐居于重要地位,拥有集体教育无法代替的价值。为了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更应该重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情况。本研究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些观察、分析大班美工区存在的问题,对美工区的环境、材料、教师指导等提出一些对策,从而发挥美工区的教育作用, 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姣.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黄晨敏.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6)
[3]孙艺华.幼儿园中班美工区域游戏的现状研究—以本溪市实验幼儿园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蒋敏. 浅谈幼儿园美工区的有效创设[J].美育与体育,2019(04)
[5]王曦. 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论坛,2019(20)
[6]崔丹丹.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18
[7]秦晓红.大班美工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1.
[8] 茱莉亚·布拉德.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