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改革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1期   作者:    肖祥伦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肖祥伦
         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越来越受到中职院校的关注。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实用意义,但在授课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中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立足学生的实际,找寻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对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的改革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组装;维护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应用到各个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有必要掌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从选购零部件组装计算机,到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故障如何维修,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技术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开展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可以说是计算机专业的“敲门砖”,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CPU、显卡、主板、机箱等性能以后,有利于下一步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教学的开展。这门课程改革关系着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首要环节,熟悉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零部件的性能、组装技巧,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2有利于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
         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电脑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电器,这给计算机专业学生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是最基础的工作技能,关系着学生的就业质量。“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尽快熟悉电脑零部件的性能、配置,各个零部件的组装和连接方式。学生在组装计算机、调试和维护系统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当下计算机配置和就业需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1.3有利于促进中职职业教育改革
         随着“职教二十条”的颁布和实施,培养实践型、创新型职业人才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中职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设备、校企合作上存在一些不足,但是结合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全新育人理念,推动了中职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中职学校可以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改革作为试点课程,从实训教学、校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等角度入手,推动本校职业教育改革。
         2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计算机更新换代的进程,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带动了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很多中职学校多年不换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不是先进技术,而是过时的技术。计算机内部的零部件更新较快,很多教材介绍的硬件还是几年前流行的零部件。教材更新速度较慢,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
         2.2理论教学太枯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组装电脑的前提是有电脑零部件,学生一般在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进行组装练习。

如果学生购买新机,就需要学生自行选购零部件,当然也可以听从导购人员的推荐,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应该有能力独自完成主机零部件的选购。选择合适的零部件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生需要了解选购零部件的方法,熟知如何根据需求选购零部件,而这些都是教师理论教学需要讲授的。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理论教学多是采用多媒体讲授,教师利用幻灯片给学生讲授枯燥难懂的参数,学生不感兴趣,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重拾学习理论知识的信心。
         3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策略
         3.1深入开展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中职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配置的计算机零部件、组装要求,学生自由结组完成小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组装与调试”相关知识时,布置了小组组装任务和故障调试任务,每一个小组进行组装和故障检修实训。例如小组在计算机组装任务就要选择正确的配件,例如CPU、显卡、主板等配件,各个配件性能要互相匹配,学生可以合力完成计算机组装,例如两人负责主机的组装;两人负责主板和焊接点、硬盘的安装与分区、显示器、主机、键盘等硬件的组装等。小组完成组装以后要进行调试,测试计算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行,例如显示器是否正常、计算机是否存在噪声、开机是否异常等,确认无误以后,再进行系统和软件的安装与测试,教师要提醒学生按照“由外到内、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维修原则进行调试。例如利用手部触摸测试主机温度是否过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等,每一个小组要记录下本小组组装和维修记录,可以拍摄相关操作视频,做好实训数据的记录,培养学生计算机组装和系统维护能力。
         3.2立足本校办学和就业实际,编写特色校本教材
         每一个学校在办学水准、专业设置、就业前景、生源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该立足于自身实际,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就业前景,根据本校教学需求、学生就业需求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师要积极了解就业市场,结合学生在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编写教材。例如学校要组织计算机专业骨干教师进行调研,结合当前教材分析、企业评价、学生实训表现等编写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可以包括书面教材和视频教材,融入理论结合编写理念。例如教师要对当前计算机市场上的热门机型进行了解,精心挑选计算机组装案例,组织骨干教师录制计算机组装视频,提升实训教学有效性。校本教材要设立专门的实训板块,例如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系统安装与调试、计算机故障检测与维修,提升这门课程教学实效性。
         3.3完善考核方式,加重实操考核的比例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不能只考核理论知识,需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期末考核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考核成绩包括学生的考勤,教师布置的市场调研作业和电脑组装,故障检测、故障维修等日常上课所做的实验操作成绩。期末考核内容要包括理论和实操部分,因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设备有限,实操部分可以申请在能够容纳所有学生的普通机房通过虚拟机完成。如利用虚拟机完成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应用软件安装等几部分,学生提供截图作为考试结果上交,或者教师当场打分。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特点,结合信息化教学理念,对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进行创新;让任务教学法点亮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协调运转;结合中职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编写校本教材,让就业导向融入教学中,全面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伶.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电脑与电信,2019(12):65-67.
         [2]史志红.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再探索[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7(4):43-44+47.
         [3]钱秋荣.大数据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67-2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