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互动式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精彩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1期   作者: 苏杭
[导读]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新课程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杭
         云南省通海县秀山中学  6527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新课程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单方面接受的教学模式,因此互动式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采用侧面的、启发式的互动式教学,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设置问题或主题,让学生在问题或主题的探究中逐步提升学习兴趣,并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更加深入,可以说互动式教学是符合当代教育和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也是如此。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
         引言:
         互动式教学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互动式教学的展开,通常是教师有目的性的提出问题或设置某一主题,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而学生同样可以把学习中的困惑或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式的答复,教学质量更高。
         一、选题背景
         (一)时代背景
         需要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产生了不少糟粕文化,例如娱乐至上、以丑为美博眼球、(没有计划的)提前消费等,互联网衍生产品比如小视频、手游、花样繁多的融媒体等,对学生的冲击很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早熟,初中生就跟小大人一样,对于这些现象,大人或许还能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而学生却不一定,如果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不良现象所迷惑,很可能产生不好的思想观念,进而步入歧途,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在不断加重,犯罪高发段也在不断年轻化,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负责,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二)互动式教学
         互动世界教学发展至今,已经融入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如此,从“互动”二字即可理解,其本质是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旨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融入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通常会采用“问题”式探究互动法和“主题”探究互动法,前者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发散不至于没有方向,,最终解决问题,后者较为广泛,比如拿出一个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讨论、一次集体表演、一次辩论赛、一次户外活动等,在这一系列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或者主题亲身感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互动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在课程中提出问题或主题活动
         1.循序渐进原则:在提出问题时,需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断给学生创设新的问题,不给学生造成太多学习或思考压力的基础上,持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主体活动的提出,要在学生了解了初步的教学内容理念后,随即展开,例如学习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生之间》后,引导学生做小游戏,匿名填写觉得教师最常见的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以及在各科教师中选一位最优秀的教师,随后统计,还可以呈现给其他教师。
         2.提出问题重点在德育水平较差的学生身上:对“德困生”投以更多目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被关怀,同时逐步提高德育差生的德育水平,不落下任何一个人。


         3.主题活动要让学生全员参与:注意主题活动要让全班所有人参与进来,如果是实际案例的探讨,每一个人的意见都很重要,如果是表演活动,班级分成小组展开,小组内确定表演角色,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二)反馈与评价阶段
         首先,教师在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引导思考,或者给学生制定一个主题引导探讨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教师不能着急,要留给学会充足的思考时间,当然这也必然会影响到课时,教师要合理控制课时,可以合理利用课外时间,例如上一节课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下一节课回答,例如在学习过《网上交友新时空》后,制定了一次“网上交友是好是坏”的辩论赛主题,可以让学生分组在课外搜集材料。
         其次,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或问题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继续采用侧面启发式的教学,旁敲侧击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困惑。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合理反馈与评价,大基调为正面评价和鼓励,给予学生肯定的同时,总结学生表现的优点和缺点,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对于表现太差,不积极的学生,该批评还是要批评。
         三、对互动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互动式教学要建立在良好认知的基础上,而要让学生有良好的认知基础,一味的说教是不行的,必然要给学生提供实物或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才有更好的认知基础,多媒体技术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够让演示更加形象多彩,让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更深刻,接下来的互动思考或探究也就更有效用。
         (二)师生互动的同时,生生互动
         不管是“问题”式互动还是“主题”式互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也要互动,并且学生在于同龄人展开互动的时候,兴趣更浓厚,思维发散更快速更有效,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学习与探讨,必将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在其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适当监督引导,但不能过度参与,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事实上,当代学生更加早熟,即便是初中生都已经有了完善的思维和对社会的认知,侃侃而谈时就跟个小大人一样,要尊重这一现象,适当“放养”,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探索。
         (三)互动式教学的内容不用拘泥于课本
         这一点是对于“主题”式互动教学来说的,主题的设定不用拘泥于课本,大可以将社会上发生的实事拿出来做主题,让学生探讨思考,例如“倒地老人该不该扶”的探讨,例如“城管驱赶摆摊小贩的方法是对是错”的辩论赛,再例如“极限运动是对生命和自我的挑战,还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极限运动第一人吴永宁直播极限运动坠楼,你怎么看”等等,话题很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互动式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
         课堂之外的互动式教学,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沟通,就学生在课外的探索加以讨论,了解学生课外动向,一方面也是教师与家长互动沟通,家长因为不是专业的教育者,因此家庭德育教育大多数都比较缺失,因此教师和家长积极沟通交流,把握学生动态的基础上,给家长提一些建议,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互动式教学多分为“问题”式互动教学和“主题”式互动教学,都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改善以往交流少、沟通没有效果的教学现象,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叶玉富.巧妙互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精彩[J].神州,2018(15):169.
[2]邓荣娟.互动式教学,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高效[J].情感读本,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