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1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长,当前社会对生态建筑的认识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建筑行业,绿色建筑需求增强,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已成为行业发展共识,生态建筑将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契机,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意义重大。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
引言
大量的能源消耗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因素,产生的温室气体约占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建筑业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民生福祉,行业市场容量持续扩张。但作为能耗大户,存在资源消耗量大、碳排放量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建筑节能的切实可行性,但面对总量巨大的能源消耗,如何采用新技术、新手段,从源头更有效、更合理地控制建筑能耗,是每一个“建筑人”都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绿色建筑特点
①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是注重环境保护和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俗而言,绿色建筑的建筑构物在其设计的生命周期之内,在能源、土地和材料等方面能够有效地节约或减少消耗或占用,可进一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②安全、健康、舒适。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可将其称之为可持续或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将人工与自然手法相结合,营造一种舒适而环保的生活环境,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守恒定律。通过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提高人们居住建筑的舒适性,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声。建筑设计和建造时,确保建筑物与环境和谐统一,使得各种清洁能源得到充分利用。
2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及评价
2.1多指标正交试验设计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为了探究多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结果的作用机理,通常会将这些因素进行组合试验,由于因素较多,因此会产生众多的组合情况,若采用全面试验的方法,将每种组合逐一进行试验,试验次数和难度则会更加的提高,任务更加繁重,甚至有的试验不可能完成。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做多因素的全面试验不太现实,需要利用实验设计方法,更加科学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简化试验次数,捕捉足够的试验信息。目前应用数理统计概念和正交原理是解决全面试验的有效方法,借助规格化的正交表,从次数众多的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且具有代表性的组合方案,然后将试验结果进行简单计算,便能找出较好的工艺条件或最优组合。
2.2产业发展角度
以传统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劳动生产率、建设速度、主要建筑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用先进标准倒逼“中国制造”升级,积极引领行业发展,制定行业规范标准,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不断提高国家的标准化水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推进生态环境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2.3绿色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建筑全生命周期健康检测过程中,除了需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还应该适当控制检测成本,以此来提升检测方法的实用型。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在绿色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内,根据全社会角度而产生的所有成本费用,即是绿色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而某个建筑物或建筑物系统于某段时期中的拥有、维护、运行及拆除的整体兑现货币成本,被称为生命周期成本。绿色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是指建筑项目工程以及前后期过程,其中包括前期建筑可行性研究、规划所需建筑三维激光扫描信息,以及后期的建筑施工和运用过程中所需的用料加工、购买和运送过程、建筑实物损毁和废料再利用等全过程。
2.4直接增量经济效益
在该项目中所使用的节能技术比较多元化,除了建筑的围护结构之外,还设置了制冷机组,这就导致费用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的维护结构比传统建筑具有更加显著的节能效果,其节能效果可高出至少20%,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能源利用充分,还可以减少用户负担。在该项目中所采用的热能计费管理模式不仅可以降低对热能的消耗,还可以帮用户节省大量的热能费用。绿色建筑中的用户不必频繁地使用空调等设备,从而使得建筑的能源消耗降低。因此,无需购置大量的空调设备,可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电费。在项目设计时,该项目的装饰风格比较简约,未使用大量的装饰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材料的造价,其装饰材料的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建筑。
2.5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在设计上,室外采取人车分流,增加公共区域标识系统的引导功能。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上有适变性,户型布局有变化,能在不同时期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采取移动、隐藏等功能设备布局,提升通风、采光、遮阳、节能降耗效果。室内地砖防滑,墙面材料防脱落;高处、容易触碰的部位(卫浴玻璃门、阳台推拉门等)采用安全玻璃;围挡栏杆安装牢固,高度符合强制性规定;吊灯、移动滑门、镜子、洗手台等部位的连接稳固,确保使用安全。运用智能化服务系统创造一个可随时看到、感知的舒适家。目前,“四节一环保”性能对建筑新产品、新技术的追求,“以人为本”的体现上还不够,建筑的健康、舒适度等品质方面感知仍然不足。在建筑的结构、装饰设计方面,以安全适用为原则给予人文关爱,增加可感知的绿建设施提升建筑品质。
2.6绿色建筑回收利用经济效益
在该项目中使用绿色施工技术,确保各种废弃物得到有效回收和二次利用,从而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对于建筑所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将其制成便道砖,并拓展其使用范围。在回收建筑废渣时会涉及到一定的资金支出,但这些废渣加工和利用后可以为企业节省比较可观的费用。采用中水处理后可以保证水资源利用充分,不仅可以用于冲洗厕所,还可以用来灌溉绿化植物,避免水资源的频繁使用,也可以为用户减少水费支出,进一步降低物业的水费支出。
2.7建筑施工
目前,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要想逐步实现建筑的装配化,要从源头做起,利用科技手段,统筹规划设计、生产和装配施工。以设计的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为前提,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实现部品部件可组装、可拆卸、可回收循环利用,降低材料损耗,减少资源浪费。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提高机械化水平,简化施工现场作业环节,从根本上克服手工作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大大提高建筑质量水平,节约建造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建成优质、高效、健康、环保的产品,带给人们全新的居住感受和生活理念。钢结构也是目前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其结构性能稳定、抗震性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后便于回收利用。但是,由于钢结构材料本身成本高,在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体现工业化特点,真正做到降本增效,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结语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因此,应积极推广和使用,并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优势,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可知,在投入使用后,绿色建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远远高出传统建筑,企业需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材料和设备,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的功能,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彭贵华.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建筑,2019,16(9):88-89.
[2]李齐民.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9(1):59-60.
[3]苟玉娟.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