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芬
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518101
『内容摘要』初中作文教学承担着重要任务: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初中又是承接小学,影响高中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的关键地位是勿庸置疑的。但也正因为初中学习的这种特殊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心理智育水平正处于转变阶段,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可谓是捉襟见肘,改革乏力。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也就成了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在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呼声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便成了焦点。
『关键字』初中作文教学 难题 思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给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重素质、重能力、重发展的要求。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也就成了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在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呼声中,作文教学的改革便成了焦点。
一、初中作文教学面临的难题
每一个年代的特点都有所不同,不同年代学生的生长环境自然也就不同,他们所处、所想、所写的东西是与他们的年代特点紧密相关的。现在的初中学生,他们追求独立和个性感受,对客观世界充满新鲜感,但认识不足,基础不够,体现在作文中,就是选题面狭窄、材料单一、用词单调,问题的结症就在于初中的作文教学改革几十年如一朝,步履缓慢,许多教师也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造成了初中作文教学投入很大、效果很差,教师和学生身心很疲惫,却依然备感受挫,十分遗憾。
(一)难题一:素质是应试的
提高作文素质是根本,现行制度下,初中作文教学承负着双重任务:素质教育和应试能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呼声所在,但应试成绩却是教和学能否得到肯定的焦点。作家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了。从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打开天窗》开始,这个天才少女已经出版了9本书,过百万字。新京报对她的专访中说,高考时她为写作文犯起了愁:“我妈也是高中语文老师,她先是跟我说,还是要写得传统些,过几天又说,不行,要写得标新立异,没两天又说,不行,老师还是喜欢传统的。开始让我装成男性的文笔,过了几天又说,还是女性化写作吧。最后我拿到作文题目的时候,瞪了半个小时,老在猜测出题的老师是想要古典的还是现代的,要男的还是女的,最后写得中规中矩,得了很中庸的分数。”蒋方舟面对高考作文的无措显然告诉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尴尬。然,因为才华横溢,蒋方舟得到清华的垂青,完成了她高考的任务。但是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如何更加“有技巧”的取得成绩更显得合情合理合乎逻辑。
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完成。因此,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都有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初中的作文教学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作文要素的教授。然而,语文老师的教学成绩却需要被不断的评价。教学压力和升学压力便促成了教、学的规则:技巧作文。这必然造成一种后果:作文教学是学镖不学本。
(二)难题二:教学是疲软的
国学大师叶圣陶老先生就这样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有的坦率地说,有的隐约地说,直到最近,还听见十几位教师对我坦率地说。”他还说:“现在学生能够看书,能够作文,都是他们自己在暗中摸索,渐渐达到的;他们没有从国文课程中得到多少帮助,他们的能看能作,当然不能算是国文教学的成绩。”叶老先生所提到的教学效果疲软现象,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学生还反映“即使学了很长时间的写作,都没有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提高”。
初中学生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不足,这是客观存在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教学努力甚至可能见不到进步,这并不是教学的过错,而是作文能力提升过程本身所决定的。因此,老师困扰甚至放弃,学生煎熬,十分苦恼。
(三)难题三:方法是有缺陷的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难,不仅决定于作文本身的特点,也取决于教师对作文的教授。语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因为这些部分虽不能说可以立杆见影,但收效是比较明显的;对作文则更侧重于写作技巧的教学。
作文的命题偏离了学生的实际。有些教师的命题没有考虑学生的生活特点,学生被动去写自己并不熟悉的事务,自然难以形成心理上的写作兴奋,更毋言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批改缺乏因材施教。作文批改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一种方式,茅盾上小学时,老师在他的《宋大祖杯酒释兵论》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语:“ 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在他的《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论》的文末,该老师的评语更为精彩:“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泄地,无孔不入……” 这样的评语自然会令学生兴致蓬勃,积极主动去写得更好。但许多老师从批到改实行单包,缺乏更细致的考虑以及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和激发,乏有成效。
(四)难题四:作文是辛苦的
作文是一种创作活动,不是无源之水,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思考生活的年龄,需要一种“发现”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他们所缺乏的。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初中作文教学不得章法,没有系统,学生写作被动,缺乏素材积累,写作技巧尚待提高,没能有独特的写作视角也就可以理解,对老师和学生而言,写作变成了一件辛苦的事情,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应付了事。
没有成绩就缺乏动力,这是师生都存在的问题。没有动力就难以形成兴趣,写作水平就更加难以提高。
初中阶段的写作习惯又直接影响了高中的学习热情甚至以后的文字运用能力。
二、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想法
初中作文教学不仅是教学技巧,也是心理激励,更是对学生做人的教授。引导学生忠于生活、真诚地作文,进而形成有益于自己终生的作文习惯,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初中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发掘兴趣与写作思考
教师的作文命题,应该体现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要在学生的经验积累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归根结底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为主动,积累生活、积累词汇,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大门,帮助他们自如抒发真切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想法,写出属于他们的个性作文。
从根本上来说,写作的兴趣来源于阅读的兴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神”了自然就有兴趣了。发掘学生的写作热情,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而且当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感知之后,他还不一定就能顺畅作文,许多措辞语句还得向别人学。这时,就需要他们走进图书室,阅读作文书籍,学习别人描写,学习别人的议论,学习别人的选材构思,学习别人的优美词句。学生的阅读兴趣要靠老师引领。我们可以编排阅读课,开放阅览室,组建阅读兴趣小组。
增强学生写作上的成就感受,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式。老师可以把优秀作文推荐给一些网站或者书报发表,这种途径对于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当然,也可以建立班级或者年级优秀作文选册,把优秀作文装订成册,放在班上供学生阅读,一方面突出作文被选的学生的成功感,写作兴趣上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甚至激发学习主动性,形成一种学生写、学生读、学生评的学习环境。“情绪是可以被感染的”,成功者的自豪感不仅对作者本人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也能感染周围的同学,让他们也跃跃欲试,更何况这种成功看起来也是容易的,容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二)整体与专题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整体表现,而这又是以各种能力为基础的,如词汇、谋局、表达等。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必须加强各项作文要素的专题训练。
初中作文教学应制订整体训练目标和逐步深入的计划。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按照文体制订各年级作文训练的目标计划,如初一阶段以进行记叙、描写表达专项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
专题训练应把作文的整体要素拆分进行训练。比如对于某些表达、描写的特别训练。作文课上不一定每次都要求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教师把专题训练纳入作文课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用多种的形式,如练习细节描写或者人物表情,可以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同学作即兴表达;教师可以收集各种表达词汇,让学生用特定的词汇进行写作。在平时也可尝试写作接龙之类的活动,让班里的同学续写其他同学的文章。当写作的对象就是自己身边的事情时,学生的兴致就能被调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寓学于乐。通过各种专题训练,把写作的基本功练扎实了,学生才能自如的面对写作。
专题训练的另一方面就是强调分层训练,也就是因材施教。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教师拟定出不同难度的命题,从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这就充分考虑了学生水平的个体差异,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忠于初中生的心理与写作水平
很多教师都认为初中生不会写东西,因此在教学中也急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因此,各种方法都被使用了,殊不知这不但消耗了学生和自己的精力、耐心,很多情况下也是收效甚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程度、学习阶段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写作培养“急不得”,不可能一蹴而就。初中作文教学应忠于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在方法选择上也应该客观可行、实效。总不“要求初中生会写新闻稿件或者评价文学作品”吧?
鼓励学生写日志或者随笔。现阶段的初中生生特别是城市初中生,很多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上网技能,网络成为了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作业,既能增加他们的新鲜感,也能跳动他们的积极性。办班级报册或者作文展板。也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教师在讲评特别是写评语时,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力求能鼓舞学生,吸引其关注老师的评语,既要看到自己写作的优点,又要积极主动纠正作文中的缺陷。在讲评时,既要鼓励好的文章,也要鼓励差的文章,这也是所谓的“扩大鼓励法”,即尽可能的让学生觉得“这次讲评和我有关”,这种有关是细致和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
(四)学校、教师与学生相携共进
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时代特点和心理发展程度,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才能更具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活动,才能获得有效的教学成果;而这些,是通过学生的写作来反馈的。教师从学生的写作反映出来的问题中,总结并改进。教师应加强自我教育,使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吸取新观念、新知识。
学校是老师和学生的学校,而不是行政管理机构。学校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应强调和突出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当老师觉得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不只是事业的满足,更带来了对生活的满足和成就,自己的成绩能够时刻能到肯定时,必然会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反之,则对教学管理是有害无益。
这不仅体现在作文教学工作,也体现在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
三、结语
教学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真经”能长久持效,只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结合其带给学生的影响合学生的心智特点,用心、用情,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是未来的希望,教师任重道远。
作者: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郑晓芬
联系电话:1501943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