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同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超高层建筑的占地面积较小,然而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中能够容纳更多的人数,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和建筑效果。但是由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的情况局限,在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其抗震能力、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等,超高层建筑也对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和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和考量。基于此,本文将主要解析超高层建筑关键施工工艺。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工艺;深基坑支护技术;核心筒技术
依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国际上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规定指的是建筑高度在40层以上,并且高度超过100米就能够判定为超高层建筑。但是超高层建筑对施工工艺有较高的挑战,下面将详细分析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以及核心筒施工技术。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对边坡进行支护,一般来说主要是根据基坑深度进行分析,深度越大,边坡需要进行支护的措施也就越多。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施工地质条件方面的制约,这对于施工安全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
1.1、高压旋喷桩
该种施工技术是使用钻机上的喷嘴来将水泥砂浆喷射到土体中,等到水泥砂浆凝固之后,就会提升对于土体的加固效果。同时土体之间还能够并排组合成为排桩,起到挡土、止水的效果。如果在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空间较为狭小,那么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进行施工,这种技术操作简便、振动较小、噪声较小,主要的缺陷在于容易出现泥沙污染。
1.2、地下连续墙
该种施工技术运用,首先需要准备好地下连续墙深槽,先定位,随后使用专门机械设备进行挖掘。在安装钢筋之前先安装接头管,随后浇筑混凝土,再拔出接头管,也就完成了一个施工单元。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应用范围较为广泛,适合各种复杂的地理条件,但缺点在于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特殊条件需要配合辅助措施。这种技术施工后形成的支护体系结构强度大,可保障超高层建筑有较强的稳定性【2】。
1.3、土钉墙
该种施工技术在于使用土钉来主动镶嵌土体,从而主动地提升边坡稳定性。首先需要在边坡后方打下钻孔,随后在钻孔中插入锚杆,向孔中注入适量水泥形成土钉。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支护作用较好,同时也有着较好的经济性。缺点在于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土质较好的位置,土质较差位置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施工方法。
2、核心筒施工技术
2.1、电梯井道设计
在对电梯设计方案进行选择的环节中,需要依照超高层建筑实际状况开展设计,从而显著提升居民舒适感。传统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环节中,大体上都是伴随着工程的施工,对设计和施工间具有的偏差进行分析,从而对施工技术以及流程进行适宜的调整,而后开展下一步施工。该种调整模式对超高层建筑行业来讲比较不合理,由于建筑行业内施工很难全盘的进行更改,建筑施工费用较为昂贵,若是设计和施工出现较多的差异,工程施工会给施工企业单位带来较多的经济损失。电梯轿厢高度直接影响使用人员的舒适感,超高层的办工电梯轿厢净高度不可以低于2600,从而对电梯门高和天花板高度平齐。超高层建筑内电梯所运用的一般是高低分区模式,为了可以保障电梯产生故障的时候,使用人员可以及时的逃生和检修,需要在间隔十一米的高度设置出安全门【3】。
2.2、电梯厅设计
因为超高层建筑内人员流通比较频繁,在对电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设计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从而满足超高层建筑人员流动需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字形、“T”字形又或是“十”字形,作为目前超高层建筑物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形式,可以保障电梯间一直呈现出较优的独立状态,可以灵活的对多个电梯及西宁布置,将人员流通紧张感显著缓解。
特别是对卫生间、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地点,需要重点强化设计,从而保障设计的紧凑性和稳定性,对人员进行梳理。在对电梯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重视:不管运用怎样的模式进行布局与设计,都需要对电梯空间进行适当的扩大,不可以运用较为狭隘的设计理念,影响到空间延伸性,导致人们日常运用受到限制。但是也需要意识到电梯空间设计过为宽松,会导致环境资源出现浪费,和超高层建筑“扩大建筑容量”的设计原则相悖【4】。
2.3、疏散走道和楼梯间消防电梯设计
应当明确疏散通道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是建筑物日常使用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保证设计的有效性和舒适性,提升疏散通道的实用性。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保证疏散通道能够在合理的成本预期范围内进行设计。而后,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设计的整体需求和使用需求,在整体面积不超过3000m²的情况下,建筑通常需要2个疏散楼梯和1个消防电梯,以上的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应当分布在建筑中间,避免过于集中影响机动情况下的使用。避难层的设计应当与建筑物的整体容量之前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将建筑中的绝大多数人口容纳进取,并且防烟通道应当与避难层之间建立良好的隔离关系,避免出现人员难以上下疏通的现象,以及防烟通道中出现阻塞情况,影响人员的正常流通。
2.4、附属空间布置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附属空间中包含着建筑中的设备机房和井道,在进行空间利用和布局的过程中应当保证设计的有效性,将建筑中的空间进行强化的使用,优化建筑的使用价值。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有效地利用建筑的边角空间,合理利用中高区和高区电梯在低区及中低区不开门的电梯厅区域,完善辅助空间的基本配置和安全布局,降低建筑整体的承重量以及剪力墙的压力,进而降低设计和建设的难度【5】。
结束语
综上,在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核心筒施工技术以及深基坑支护技术,提升技术工作人员施工质量,保障钢结构强度,促使超高层建筑更加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廖程,杨接,何淼.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工艺的应用[J].建筑机械化,2020,41(09):54-57.
[2]张波,梁健.超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7):245-246+249.
[3]张鑫.浅谈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水泥,2019,(10):182.
[4]汪继华.超高层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09):67-69.
[5]林德清,裴鸿斌,张凯,宋达,石桥.超高层建筑施工升降机基础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2019,4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