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东城世纪小学 125001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而且还包含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传统文化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汉语教学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教育与课程的融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素质,而且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浅谈几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的建议,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小学汉语;六年级;传统文化浸润
小学语文教育是民族教育的基础,它关系到个人的长远发展,语文教育是继承中央民族母语文化的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以使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传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阶段。古代诗歌,寓言和民间故事对语言意识、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在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中,西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的传承。许多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了解,因此对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不高。自觉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汉语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此外,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优秀的中华文化可以传承和发挥出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在历史变迁中不断发展变化。现代社会文化是正确的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学习传统文化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现代文化,并对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不感兴趣
兴趣是能够保持学习最持久的动机。对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兴趣的学生自然不会主动去关注和学习传统文化。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古诗词,古汉语等内容的主要学习是翻译和背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而“模式”学习使学生感到无聊,枯燥,甚至厌烦。另外,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古诗词和文言文的语言相对模糊,小学生的知识有限,难以理解。再者,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很难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是渗透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传统文化教学与生活现实脱节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授传统文化时忽略了传统文化与生活的联系,使传统文化教育停留在知识水平上,而没有使传统文化内在化于学生的素质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生活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道德素质的教育也处于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改善现代生活,在丰富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良好发展行为习惯,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塑造优良的中华传统品德。
(三)传统文化教学方法无效
通过课堂观察和过去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小学古代汉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朗读,翻译和背诵,整个过程由老师领导,学生需要记录老师解释的重点,这种刻板的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但并未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例如,学生的语言意识培养不到位,审美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当然,也有一些老师自觉地结合了一些活动来进行教学,但是由于活动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活动组织过于简单,教师们经常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这只在调节气氛中起作用,对学生并没有深远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教科书中探索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丰富,对传统文化具有传播作用,体现了人文性的本质,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传统文化,使学生亲身体验古典文化和中华传统优良品质,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以“将相和”为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了解蔺相如和廉颇这两个历史人物,来掌握蔺相如的智慧和廉颇纠正错误的精神,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发展这种行为培养有错就改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在教科书中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以便学生学习和理解。例如,教师首先告诉学生故事的背景,然后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适当地指导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人物的特征和阅读中出色的精神素质。最后,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教师可以使学生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履行使命的卓越品质以及通过和廉颇的纠正错误的勇气。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可以发展优良的素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传统文化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固定的模式,这将导致教学枯燥乏味。如果教师不积极改变传统的文化教学方式,将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语文,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以“长相思”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在体验诗歌风景的同时了解作者的乡愁。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教师会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来学习内容,但这不能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和其他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例如,教师首先使用科学技术为学生创建教学场景,展示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生活环境,让学生真实体验作者的精神世界。然后,载讲授本课的内容,并将学生分组,学生们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将充分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并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三)在朗诵活动中传播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解决相应的问题,传统文化也是如此。学生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而且还要将传统文化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阅读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因为学生可以在阅读活动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阅读活动快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达到传播效果。
例如,为了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朗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继承传统文化并传播传统文化。在朗诵之前,教师需要选择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文化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朗诵后,老师应及时评估学生。当然,为了确保朗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设计不同的任务。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发展优良的素质,并在未来实现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和文化传承,需要依靠教育来振兴传统文化。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的渗透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从小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研究,不断优化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玲.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7,596(14):99-100.
[2]谢朵.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3).
[3]叶妙诗.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00(004):P.2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