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1期   作者:刘宏美
[导读] 高中历史主要强调对史实的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的研究,

         刘宏美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实验中学  云南省大姚县 675400
         摘要:高中历史主要强调对史实的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的研究,相较于初中侧重于时间序列的模式,高中历史则更具有专题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素养,提升学生对于历史信息解读应用能力,树立理性批判的思想,锻炼史料搜集分析提取的能力,加强辩证思维的锻炼。在本文中将会大量引证,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史料证实素养做一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证实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需要从:专题训练锻炼归纳总结能力、注重学生辩证思维养成、开设历史实践课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权威史料中提炼要点和带领学生认识到对待不同问题如何转化史料,进而激励学生自主研究,达到提高综合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高中阶段历史知识的有效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们唯物史观、历史素养的形成及发展,还决定着学生们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历史思维的层次水平。教师仍用灌输指导办法,让高中生按照自己的安排盲目记忆,必然使学生衍生出严重的厌学情绪,学习质量不高,师生关系紧张,后续教学计划的实施可谓阻力重重[1]。为了避免这些问题,从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角度出发,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非常必要且关键。对此,笔者简单阐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注重专题教学,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的历史课的学习除了要理清各个时间节点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之外,更深一层的就是要学会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似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甚至需要分析同一时期不同地域出现不同或相同历史事件的诱因、条件等,此时课堂教学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诸如此类的素养和能力[2]。例如在学习政治专题史时,不仅要按照时间线索学习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还需要对比同一时期外国政治变革,列举中国历史上的乾隆时期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差异,当时的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工业制造水平以及很多领域都开启了新天地,经济方面产生了现代经济学,在思想上开始主张自由化,政治体制上走向现代化,而看向国内则是虽在军事上有一定建树,但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以及国家政治体制上并没有多少进步,就这些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史料,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发掘是什么样的历史环境造就了东西方当时如此巨大的差异。进而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思考能力和类比能力[3]。再比如,学习中国经济史时,可通过史料分析得知中国当时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千年来形成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抑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他们只是封建制度这一背后根源的附属产品。通过专题学习,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2.重视辩证思想和理性批判的养成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待史料史实的辩证思想和理性批判是很有必要的[1]。凡事需从两方面分析和看待,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正确地认识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对当时社会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例如,历史上因荒淫无道而饱受诟病的隋朝亡国皇帝隋炀帝,其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在当时确实是一劳民伤财之举,但跳出时代限制,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五大水系,的确为我国南北方的水路运输提供了便利,由此看来既不能单一褒奖也不能一味贬低其价值,就需要辩证地看待了。再比如人尽皆知的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给当时的各国人民带来了可怕的战争,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民不聊生的战争使得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王朝得以建立,使得举国上下车同书同文,使得版图不断扩大,边塞居民少受战乱之苦。既不能一味地用一种眼光一种态度看待一个问题,需要从正反两方面着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性对待。这种思维方式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所需要练就的,教师应当更多为学生提供诸如此类的史料史实,引导学生做分析,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的、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3.开展课题研究,鼓励课外实践
         除了课堂上更多地提供给学生思考辨析的史料和分析考试试卷上所给出的材料之外,为了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应当更多的开展课题研究,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课外实践[4]。可以将学生分成课题研究小组,给定一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自己进行材料搜集分析归纳整理,并从中提炼出需要的信息[5]。学生可以利用博物馆、网络、文献资料等进行史料搜集,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辨别区分和筛选有用材料;小组讨论将课题拆分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再逐步一一化解,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积累学生的历史知识和分析技能;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加工、汇报总结,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对于其史料证实素养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实地调研,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科學研究能力上一个台阶,为以后更深层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探究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发展史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将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展示,通过搜集例证——这一时期的一系列艺术作品,对比分析该时期艺术作品的特点,以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呈现这些特点。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研潜能[6]。
         4.完善自身专业水平,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以前,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自学史料,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开阔视野范围,积累知识经验,所以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非常有限,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阻力重重。高中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偏低,和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教学过程不够精彩,甚至枯燥乏味有直接的关系[7]。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就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反省自身教学过程,在实际课堂中不断探索出更适于学生教学的策略与模式。教师应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史料资料,不在乎资料的数量,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整合史料与历史教学。同时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也应引入真实的影视资料与视频、音频等,安排合理、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进而促使学生能够以多种角度并从多种层次掌握历史知识,增强历史思维,这有助于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不断提升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结束语
         史料证实是对研究依据的拆解分析,分析研究对象的真实可靠性有助于保证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源自于各种史料,这使得学会如何搜集史料,如何从诸多史料中甄别有用的部分,如何将史料中的关键核心信息提炼出来,培养注重求证的素养和能力是当代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当务之急。而这些也是当代学生缺少的能力,教学工作有必要通过运用一系列办法和途径,让学生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参考文献
         [1]饶凯丽,张巧军.管小可窥天:微观史学视角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新看“维新变法”[J].中学历史教学,2018(9).
         [2]付华敏.部编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以部编版八(上)旧民主主义革命复习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7).
[3]李欣欣.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53-54.
[4]何英杰,徐晓曦.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7)300-301.
[5]王红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26)45-46.
         [6]何英.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v.4(04):83-84.
         [7]刘先维.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 现代教学, 2018, 000(011):P.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