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的高中政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1期   作者:李玉学
[导读] 高中政治学科的策略学习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学习

         李玉学
         济南市章丘区第一中学 山东 济南 250201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的策略学习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学习、学习技能学习和指导发现学习。这种学习具有三个特点:运用即学习,操作即陈述和技能即知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政治课策略学习分为功能和心理两个不同类型。功能类型包括硬策略和软策略学习,心理类型包括感性策略和理性策略学习。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科;新课改;措施
         引言
         高中政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人格更健全、发展更全面,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要体现学科独特的生活性、思考性、探索性及综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知识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大多数学校仍采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刻板的课堂授课环境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严重限制了高中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学生容易在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失去动力,难以找到解题思路与技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政治教学必须避免大量的理论教学。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事例中探索原理的应用价值,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更加立体。高中政治教学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是学生的积极性。在直接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往往是主要的。只有学生自发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建设,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当今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乏味使学生只能在教室里记住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使得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无法被调动起来。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这些需求。如果不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学生的未来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为基础,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掌握从政治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辩证思考事物的习惯。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创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将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作为最终目标。
         二、基于新课改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性格,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然后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是教师可以提出社会争议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三是教师要跟上社会潮流,带领学生多了解课外的新闻,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讲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节课时,笔者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用“栓猴法”来讲解教学内容。笔者还通过相声大师郭德纲的“一个徒弟一个教法,一个猴子一个栓法”案例进行生动教学,然后告诉学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这种教学方法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学习技能学习
         策略学习是关于学科学习技能的学习,这是它和智慧技能学习最大的不同,因为智慧技能学习是对学科社会技能的学习。学习技能是“学习者用以帮助自己有效学习的技术”。显然,其学习对象是学习活动的规则,是这些规则所反映的学习中的各种关系。学习的结果是学会处理各种学习活动的程序,也就是认识和实行学习规则的步骤。本文把学习技能进一步理解为是学习规则支配下的人的行为,是操作形态的学习信息及其组织。这就是说,作为一种技能,它是学习规则支配的“行为”;作为一种知识(广义),它是“操作”中的学习信息组织。

学习技能学习就是对这种“行为”和“操作”的学习。学习技能学习包括跨学科学习技能和学科学习技能两种学习。跨学科学习技能的学习就是一般策略学习。学习的对象是对不同学科都具有应用价值的一般策略,学习的结果是能够运用这些策略于政治课的学习中,提高其学习效率。学科学习技能的学习就是学科策略学习。学习的对象是高中政治学科的特殊策略,学习的结果是不仅能够一般地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解决政治课学习中的特有问题。
         (三)结合时事政治,强化德育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时事又是政治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学生展现出政治知识的应用机会,使其用教材中的内容来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政治的好处,渗透德育理念。因此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当下的热点新闻,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找寻到些许的乐趣。例如,教师在对“哲学生活”内容展开教学时,便可以结合着时事政治:几个月前民族舞剧《孔子》在俄罗斯首都上演,其中讲述了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并用现代的眼光去阐释了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教师要结合着哲学理论为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则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提高他们对哲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使其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够有着深刻的理解,促使思维更加灵活,继而强化德育教学的效果。
         (四)借助小组合作因材施教
         由于生活经历、周边环境、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思想和意识上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有的学生思想较偏激,有的学生则容易受他人影响。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因材施教,在群体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老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现组内成员间的思维碰撞,活跃并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组内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在小组合作的影响下纠正不良思想倾向。比如,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节课上,由于本节知识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很容易混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老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活跃和发散思维,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的道理,掌握一分为二的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丰富教学途径,培养生活情怀
         针对高中政治理论性的学科性质,教师要灵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并验证政治的理论知识,感受生活化的政治教学氛围。加强多媒体教学是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已逐步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中,并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效果。与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教学在多媒体的基础上融合了高中政治知识,使知识更具体化、生活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转。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断受到冲击。面对这种情况,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全面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改善课堂结构、生活情境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等方式,提高政治知识的生活化表达,创新课堂教学组成,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辨精神与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最终实现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莹莹.探讨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65-66.
         [2]程宇.如何将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J].华夏教师,2017(19):47.
         [3]郑月娥.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创新[J].基础教育论坛,2019(08):66-68.
         [4]谢明成.德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渗透方法研究[J].高中课程资源,20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