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资源有效运用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   作者:张苗苗
[导读] 我园一贯重视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可探索的、支持性的科学学习环境,根据《科学素质纲要》以及《指南》精神,结合我园现状,我们进行了小班科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实践研究,以合理利用有限的幼儿园人力、物力资源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张苗苗    常熟市滨江幼儿园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我园一贯重视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注重为幼儿创设丰富的、可探索的、支持性的科学学习环境,根据《科学素质纲要》以及《指南》精神,结合我园现状,我们进行了小班科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实践研究,以合理利用有限的幼儿园人力、物力资源和空间,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和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班;科学资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1-005-01

        一、幼儿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尽管幼儿园科学教育受到的重视日益增多,但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材料和教具不足,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不够深刻。然而考虑到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还有全国提倡“绿色环保”和“废物利用”等等观念下,教师要积极灵活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小班的科学教育活动。所以,幼儿教师在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提高幼儿基础教育知识的同时,还要多多翻阅资料增加自己的科学知识储备,平时加强对材料投放、科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组织指导安排方面知识的学习。小班的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幼儿的主动性,能够全面认识三维目标并且对科学活动预设的部分目标定位准确,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的科学教育内容,尽量选择一些具备生成性和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此外,教师要能够考虑到幼儿园内部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有限,学会从大自然中获取回收的绿色资源,丰富小班科学实践活动的多样性,还有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师实施中要注意实践过程中恰当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方式方法和开展科学教育形式多样能促进有效教学。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要格外关注幼儿的表现而且评价要客观全面。[1]
        二、幼儿园切实行动,做好科学区材料的有效引领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都强调幼儿园应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中的重要组成成员,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幼儿园老师应该身体力行,创造性地利用各类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这片广阔的科学教育资源,创设更丰富的科学环境,探索新的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科学区活动与其他环境有机结合。通过自身的切实行动,幼儿园全园教师着手开展科学区活动,创造幼儿教师更多的相关科学知识的培训机会,提高幼儿园小班教师自身科学专业知识。幼儿园还要加强课程管理理念,提高科学活动室的利用程度,增强对科学教材准备的适宜性,重视和规范幼儿园小班教师的设计教案。
        例如,自然资源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天然、有趣的各种科学活动类型和空间场所,自然更是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大课堂。幼儿园给予教师必要的引领与支持,科学区活动的开展会更加成功,对应的科学区材料也就自然会丰富起来。巧用自然资源已经成为本园园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展科学活动,为了让幼儿继续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幼儿园考虑到资源和场地开展秋游活动,将学生科学素养和热爱环境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活动中。



        三、充分认识与分析材料,创造材料价值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是活教材。”大自然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和平台,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充实小班科学区的材料,幼儿在与自然材料的亲近和科学探究活动中启蒙心智,园区领导和幼儿教师要积极开发和设计活动,指导小班幼儿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但是部分教师由于限于工作经验和缺乏系统培训,对科学活动区的材料认识有限,所以幼儿园首先要提升幼儿教师分析材料价值的意识,尤其是废旧材料,通过处理,变废为宝。
        例如,自然资源有生命的如动、植物及其标本,无生命的自然资源如水、石和矿物标本类。在小班的科学实验的探究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和毛细现象等简单的、易操作的实验,如绿豆发芽的实验及绿豆发芽过程的记录;植物的虹吸实验,并以15分钟为间隔记录植物吸收红墨水的全过程。在小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涉及到生物生长的探究科学活动,教师可以领导并且指引幼儿,幼儿可以通过记录某种植物的发芽、成长和结果的全过程,发现这种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如四季豆的生长记录、蝌蚪的生长记录等。
        四、开展日常科学活动,让小班幼儿走出教室
        小班幼儿的日常科学活动必须生活化。教师可以将小班幼儿带到室外,通过室外的资源去触动小班幼儿内心对科学的向往,让小班幼儿获得较为深刻的科学体验,以丰富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经验,提升小班幼儿的科学素养。比如,在以“车”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去调查各种各样的车。如去调查统计某一地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的汽车数量,可以让小班幼儿对汽车的统计更细化,比如在这一时段内这一地点通过了多少辆宝马车、奥迪车、大众车、电瓶车或自行车等。鼓励小班幼儿在观察中展开自由自在的谈论,可谈论汽车的种类、汽车的标志等,以进一步丰富小班幼儿的认知,拓展小班幼儿的认知经验,让小班幼儿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2]
        五、将科学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教师应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即渗透在小班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教师带领小班幼儿走在室外的某一道路时,偶尔一片树叶的飘落、一只小鸟的飞翔也都会成为小班幼儿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带领小班幼儿在室外的塑胶路面上去走一走,感受塑胶的弹性,探究“物体为什么会有弹性”这一科学知识,并引导小班幼儿进一步探究如何才能增大或减小物体的弹性等。显然,将小班幼儿走出室外,让小班幼儿利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资源探究欲望。教师应保护小班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及好奇心,应鼓励小班幼儿多提问,以培养小班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
        总之,小班教学要充分利用科学资源,通过筛选和分类,合理有效得利用收集到的科学资源;也要不断地整理材料、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将一些有价值的、操作性强的科学操作材料及时地投放到科学区域,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要真正理解科学资源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学习创设,掌握指导策略,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研究反思能力,体现幼儿园科技教育特色和时代特征。[3]
参考文献:
[1]黄玉倩.巧用自然资源,开展科学活动——探究幼儿园大班科学区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68.
[2]顾炜炜.让幼儿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社区资源在小班科学教育中的有效利用[J].幸福家庭,2019(15):8.
[3]陈丽萍.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资源包的创建与使用的实践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3(03):4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