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月   作者:刘海萍
[导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刘海萍    陕西省略阳县兴州街道办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   分析、交流、解决、深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2-049-01

        培养学生解決问题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重要方向。在新课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且不可认为学生做题就是解决问题。而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过程是学生的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为此,我在教学实际中构建了小学中高段数学课堂教学解决问题的一些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联系生活实际,收集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解决问题应当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从已知条件入手,认真阅读理解题意。要切实开展有效条件的收集,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主观能动性。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把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让他们被迫接受,被迫去理解题意。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展示情境中的问题和条件,认真细心审题才能全身心的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应用题,一般是由应用题转化为文字题,再由文字题转化为算式题的过程。学生审题过程中能清楚地表述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一般结构封闭的解决问题,问题和所需的条件直接给出,开放题图文并茂,甚至也有条件和问题是缺失或多余的,需要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补充条件和问题,结合实际经验从众多的条件中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只有收集了必要的条件,才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石。
        二、发挥自主探究能力,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潜能。
        数形结合画图理解,进一步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这是解题关键步骤。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综合法和分析法,随着两种方法使用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它们将不再彼此割裂,而形成综合分析法。问题解决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面对新的、带有挑战性的、现实的、有趣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的意识,发挥思维的潜能,灵活的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问题时教师决不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交流争议合作中,拟订解决疑难问题方案。
        在小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在解答较疑难、复杂的应用题时,一般要有拟订解题计划的必要。生生之间可有交流、探究等数学活动。确定解题计划需要分几步,每一步骤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结果。这正是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所强调的,让学生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交流时要有展示、有陈述、有汇报、有倾听、有辦论(甚至是争论)、有评价、有欣赏、有鼓励等,最终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运用交流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概念之间和应用题各个数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任何复杂的应用题都是由简单问题复合而成的,只要能找出复杂问题中各简单问题的联系方式,问题就迎刃而解。交流互助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它能让问题得以全面、彻底地解決,也是一个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过程。



        四、独立列式解答,进一步检验与深化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合理正确解答的良好习惯。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完成,然后来检验答题是否正确是否合理,通过检验培养细心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除此之外,通过问题解决还要进一步巩固深化问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应用性和价值性。让问题进一步延伸,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体验,应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的中去。深化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去实践、去发现、去探索。为此,实际应用、深化问题的过程既是低层次解决问题的结束,又是更高一层次解问题的开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的学习都是以解决问题为主,各自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只要方法实用高效,达到教学目的即可。
        附:案例展示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展示情境、提出问题。
        我们班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里面记有趣的数学名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请看: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自己探究、分析,思考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
        (三)交流互助、解決问题
        请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決这个问题。
        比一比,看看那个组想出的办法多,方法巧?
        谁愿意展示你的方法?
        (1)列表法
        (2)画图法
        (3)假设法
        (4)方程法
        (四)实际应用、深化问题。
        1,现有2元和5元的纸币共10张,一共38元,你知道2元和5元的纸币各有多少吗?
        2,一个运输队负责运送10000只杯子,每100只可得运费15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偿2元。结果运输队得到运费1465.6元,损坏了几只杯子?
参考文献
[1]《教育论坛》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  常海燕 2020年第3期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大众科学》 浅谈学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  潘建娥  2020年第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