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与设计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   作者:易高峰
[导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提问是推进课堂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引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方向,在师生互动中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在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易高峰   湖北省巴东明德外国语学校  444324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提问是推进课堂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引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学习方向,在师生互动中有效促进教学目标达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在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提问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反馈,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提问原则;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04-019-02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以及合作的学习模式,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问题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教学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应展示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让问题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针对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认真设计每一个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实际和教学目标,设计最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或引起注意,或强调重点,或激发思考。要确保将教学的重难点用问题准确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2.快乐学习,趣味性原则
        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因素,初中生很容易被一些新奇事物所吸引,初中语文教师富有技巧的提问,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还可以将无意注意诱导到有意注意中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教学中由教师单方面讲解的课堂僵化局面。
        3.面向全体,激励性原则
        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水平都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认知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因此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一定要表述清楚,语言简明易懂,能够照顾到各类学生。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问题,跳一跳摘到桃子。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顺利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4.由浅入深,科学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设计问题组,进行“连珠弹”式发问,先从认知记忆性问题入手,学生很容易在教材上直接查找到答案;再提出推理性问题,需要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及整合、经过类比推理等思维过程才能得到答案;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引导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或价值观念对事物进行选择判断或综合评价。一系列问题排列有序、循序渐进、学生步步登高,思维发展的愉悦感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堂中,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语文教师对课堂中的提问方式方法进行创新与拓展,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不断增加创造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就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目标。
        1.明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以往,教学设计常常是教师对某一篇独立的文章教学点和教学流程的理解。


近年来,有关教学设计的讨论有了新变化,许多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应该只是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走向课程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至少要考虑并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是否知道这个阶段(如初中阶段、高中阶段,或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单元)的语文课程目标由哪些关键点构成?这些关键点是如何排列的?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选择的目标相对集中吗?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什么”的问题。教师想通过哪些学习活动来落实这个关键点,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达成设定的某个目标?这些学习活动之间、这些活动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吗?学习目标的达成是不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怎么教"的问题。学生的言语技能、思维等是否受到这节课的影响,在这堂课上可能有哪些收获?这些收获与教材所隐含的主要价值与教师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否一致?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是不是有较高的效率?这些思考回答的其实是“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仔细考虑了这些问题,并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课过程中能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在课后反思中,能经得起这些问题的检核,这说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课程意识,已经达到了在课程层面上的专业自觉。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达到专业自觉不是指一般的教师素养有多高,如对学生有爱心,掌握了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能背得出教育学、心理学的概念,对各类文章有敏感的判断力,有出色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课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应该对语文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具有理解、判断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语文知识表达能力才会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没有一个课程层面的自觉,他熟记的那些理论、概念、语文知识提问技巧,可能就是一些华丽的碎片,单看起来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课中则可能暗淡无光,有时还会互相冲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2.由浅入深,化难为易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一堂课下来,问题太深则学生无法着手回答,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形成“死水一潭”的局面,问题太浅则造成课堂表面上的活跃,学生懒于应付,疲于思考。怎样才能达到深与浅,难和易的最佳结合?即稍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又不至于太深而无法理解,采取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使他们跳一跳都能够得着,使他们感到答案若隐若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在具体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来设计问题:阅读理解是基础、前提,如果要继续深化这种理解,就必须进行辨析和探究,从而围绕课文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步步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如教学李白的《行路难》一诗,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先提出问题:嗜酒如命的李白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为什么食不下咽?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内心苦闷”;然后再问:他为什么心情不好,诗中有告诉我们原因吗?学生很快找到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纷纷答“遇到挫折,前途受阻了”;在此基础上,再继续追问:前途似乎无路可走,那李白是不是就此向现实妥协、放弃自己的希望了呢?学生自然而然找到了“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可以不费劲地回答:“他依然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吕尚、伊尹一样得到君王的重用。”最后,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出现了矛盾,诗人的内心最后有没有走出这个困境?如果在生活当中遇到了和诗人类似的遭遇,你会怎么做?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3.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
        问题太容易,学生会把成功归于任务很容易;而任务很难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和信心,即使成功了也会把成功归于侥幸。只有适度或者真正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才会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产生自豪感,促进能力的提高,增强信心,并产生快乐。如我在讲解《羚羊木雕》一文时,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你和父母发生了意见分歧,通常怎么解决?这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这一环节,我通常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在初读阶段,我采取总提式提问: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事围绕什么事物展开故事情节的?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分析打基础,所以采用总提式提问。在精读阶段,我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在事件进行的过程中,你认为谁的做法对?谁的做法不对?为什么?作者的思想倾向于谁?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这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总而言之,提问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这一点,孔子所谓“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好的提问能发人深思,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谢梅.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J].魅力中国,2018,(43):141.
[2]王燕祥.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求知导刊,2017,0(17).
[3]曾欣婷.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010):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