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了 陈焦
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 255400
【摘要】化学概念的教学研究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解题和推理的根本依据,更是培养学生们化学逻辑推理素质的关键条件。对于高中生来说,《必修一》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内容,它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而且它能够加强学生们化学科学素养和化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将从高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重要性出发,提出相关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概念教学
一、高中化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化学做为一门理科,它相对于其他的课程来说比较枯燥乏味,需要学生们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学好。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毅力和自控力,遇到化学的难题或者不懂的概念就选择逃避,在之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也就慢慢失去了信心,想要去放弃对化学的学习。然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们学习化学方程式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是整个化学课程的核心内容,自然也就缺乏不了对概念的理解与感悟。由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自身就比较抽象难懂,同时,老师的讲课方式也比较局限,只将讲课范围限制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部分,没有去拓展延伸相关内容给学生们去了解,最后导致学生们很难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无法掌握相关内容知识,更不能够去通过这部分内容将知识迁移或者延伸。最终,学生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低迷,甚至于有的学生放弃了学习化学。因此,高中化学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内容抽象难懂,老师没有将相关知识延伸拓展是学生们不能够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关内容的关键阻力,也是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们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中的概念知识是学生们"立足教材”和"走出教材”的根本。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们参与探索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探索兴趣和转化概念到实践的能力。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弱,学习能力不强导致他们失去对化学概念学习的信心,但是,更多的学生在学习它的过程中,除了能够真正构建起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外,更多的是去培养了学生们的化学科学素养和概念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因此,高中化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研究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生涯中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让高中生理解概念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更好的学习化学。运用概念解题,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素养。
(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习习惯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因为高中不同于初中和小学,课程少,需要理解的概念内容不多,并且都相对简单直观,学生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其中的内容。而高中则会有很多需要理解的概念知识,并且抽象难懂。高中化学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高中生学习化学的立足之本,同时也是高中化学的"入门教学”。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它,来培养自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在该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总结一些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再将这种学习方法"灌输”到今后化学的概念理解学习中,来培养属于自己的化学学习习惯。
三、高中化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策略
(一)逐步解析概念,将概念精简
高中化学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是,它没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也没有激发学生思考的趣味问题,有的只是一些深奥难懂的化学概念。
就像学生们在学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理解化学概念的基本思路,从而对这部分知识的概念理解无从下手。其实学生们可以先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解析整个概念,然后将这个大的概念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简化成小概念,在将概念中提到的特例,以及注意事项重点记忆,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去提高学生们理解概念的效率。
比如,在精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时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先找到整个概念的关键词,要从"物质”二字入手,物质不能够是混合物或者单质,只能是化合物。如果该物质是混合物或者单质就直接否定它是"电解质”或者"非电解质”,因此,化合物是判断的关键。第二方面:物质本身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进而导电。如盐酸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氯离子和氢离子,硫酸钠溶液可以电离钠离子和硫酸离子,氯化银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出氯离子和银离子。最后,并不是满足了化合物的标准,也溶于水就是电解质,有的物质它们与水相融,但是不能够导电,像酒精等等。因此,在高中化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研究中,应该把整个概念简化成多个小概念,从关键词入手,解析概念中的每一个条件,列举出常见的例子,这样才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理解应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知识。
(二)多结合利用实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概念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只有抽象的概念,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被枯燥乏味的文字所限制,他们无法体验和理解概念所表达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去应用概念。老师可以多结合利用一些"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关实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实践,让学生们透过实验,去看概念。将概念问题变的更加容易让学生们去理解和接受。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导电性的实验,观察电流指针的偏转,来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NaOH溶液,HCl溶液,NaCl溶液,NaCl晶体,酒精溶液这5种实验材料。老师先对它们导电。然后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电流指针的偏转变化,让学生们透过现象观察本质,学生们看到同样是NaCl,只有溶液能导电,晶体却不会导电。让学生们对这个现象的思想散发出来,激发学生们思考。让学生们通过这个实验现象看到本质,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
(三)加强概念的转化,注重拓展延伸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们课本上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概念转化,注重拓展与实践。让学生们的思想在概念知识上散发,将接受到的概念,通过练习加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加强概念知识转化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记忆,让学到的知识得到"升华”。概念学习是化学学习的第一步,将其转化然后拓展延伸是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老师开展教学之时需要尽可能多的拓展教学,扩大学生们眼界的同时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比如:可以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KCl晶体,KCl溶液,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铁丝。KCl晶体虽然是化合物,但是它不能够导电。而KCl溶液和生活中的铁丝,一个属于混合物,一个属于单体,不属于化合物,所以直接否定它们是"电解质”或者"非电解质”。然而KCI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才是电解质。因此,将概念转化为实践,注重概念的延伸拓展是理解概念的关键因素,也是对加强概念记忆和概念应用的好方法。
结束语: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做为高中《必修一》教材的重点,学生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够在遇到理解概念问题的时候,就选择逃避,应该将概念通过自己的思维认真解析,将其简化,简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这是基本策略。然后学生们再通过实验"找到”概念的影子,知其所以然,这步是关键。最后,学生们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概念应用于实际中,这步是整个策略的"升华”。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化学概念,增加自我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