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靖
北京市通州区新通幼儿园 北京市 101100
案例背景:
尚尚最近在交往方面有一点叛逆,活动区时总是拒绝小朋友友好的交往。针对尚尚近期交往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幼儿行为,帮助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
案例描述:
第一次游戏:计划时间董成语想要和尚尚一起做计划玩乐高,尚尚说:“我不想玩”董成语说:“那听你的,你想玩什么?”尚尚说:“我只是想自己玩,自己做事情。”董成语遗憾的说:“那好吧”尚尚自己游戏。
第二次游戏:董成语要和贡含章玩垃圾分类游戏。在一旁的尚尚说:“本来我想玩的。”董成语说:“我们玩了。”尚尚说:“那我一上午都不玩了。”(没有和小朋友共同游戏的想法)尚尚继续说:“我自己搭灯塔,自己玩,我自己有点够呛。”我问:“你想和谁一起搭”他说了很多次:“我还是自己搭吧”我说:“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搭”尚尚说:“我看他们眼神有点不太好,我就自己搭。”我说:“我记得昨天董成语想和你一起搭建,你的眼神也不太好,是不是因为你眼神不太好,所以他们眼神不太好”尚尚说:“没有好朋友也挺自由的,我还有爸爸妈妈。”我提示说:“爸爸妈妈也不能跟着来幼儿园呀......”此时,宋慕辰走过来对尚尚说:“咱们一起吧。”尚尚强硬的口气说:“我自己玩。”我马上说:“慕辰很喜欢你,你们一起玩多好呀!”宋慕辰紧接着说:“咱们玩垃圾分类吧。”尚尚有点不耐烦的说:“行!行!行!”尚尚和宋慕辰一起去拿玩具,董成语没有拿到对尚尚说:“魏尚昆咱们一起玩呗”尚尚开心的回答:“好呀!”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一起友好的玩一整个活动区时间。
第三次游戏:刘桐旭和尚尚在同一桌玩游戏,他们不是相同计划也不是相同玩具,玩着玩着尚尚给了刘桐旭一拳,刘桐旭随后撞了尚尚一下,经过了解刘同学没有拿尚尚的玩具也没有招惹尚尚。尚尚无缘无故打了刘桐旭还很厉害的说:“让你撞我,要不咱俩理论”随后举起了拳头愤怒的样子。见到尚尚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把两个人分开,单独和尚尚说了问题的严重性,会出现的后果,他主动找刘桐旭道歉了。
案例分析: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案例可以看出,魏尚昆在同伴的邀请下没有作出积极的回应,而是拒绝了小朋友,独自游戏。指南社会领域指出:四到五岁幼儿应该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 的小伙伴。魏尚坤突出表现出不愿意和小朋友游戏,此时我们要引导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并注重交往中的态度,激发幼儿参与同伴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第二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社会认知结构不够完善敏感多疑,不会处理交往问题而是选择逃避问题。
指南解读指出:“早期社会交往经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将决定着幼儿的未来生活”当尚尚与同伴交往遇到挫折时,我鼓励他寻找其他伙伴一起打游戏,他却拒绝了和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交往,我引导尚尚人际交往是相互的,我们对别人不友善行为会换来同等的待遇,在某一行为前要想象换位思考。宋慕辰的加入使情况发生转折,我顺势引导“其实还是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交往的,削弱了自我否定,为幼儿和同伴交往的愿望增加了助燃剂。当幼儿出现交往问题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他们就能与同伴之间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在与家长沟通时发现孩子很少与同伴一同游戏,父母比较忙,姥姥和奶奶轮流看孩子,老人和小区其他家长不太熟悉。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率先垂范,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凭借观察和模仿的方式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因此要对鼓励幼儿和同伴交往,并为幼儿创造机会。
指南指出:4-5岁应该能够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尚尚之前能够不用成人的提醒或者提示,主动积极帮助老师、班级做事帮助小朋友扣扣子,尚尚突然出现攻击行为是出现了逆反心理引起老师同伴的关注,但是却不知道行为的后果通过引导幼儿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的不当。
案例措施:
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同伴交往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愿望。
引导家长创造一些条件让幼儿有机会和伙伴单独一起玩,允许一两个小朋友来家里玩,发展幼儿独立交往的能力。在与同伴的直接接触中体验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不断适应对方,逐步学会和谐相处。
当幼儿不知道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者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自己的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演某个角色加入同伴游戏,如:同伴在玩作饭游戏时,可以扮演快递员给同伴送新鲜蔬菜,巧妙加入同伴游戏。
共情法引导幼儿。给与幼儿关注,出现不当行为立即制止,让幼儿知道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你这样说小朋友小朋友会非常伤心的”要向小朋友道歉,与小朋友和谐相处。在与同伴相处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共同分享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案例总结: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一些独生子女在家里像个小太阳,但走出家门后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的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
孩子虽然年龄小,也会要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不要包办代替,不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孩子或替孩子作决定,因为一旦失去锻炼机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退化,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应给孩子足够的机会、适当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不可或缺的一课。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孩子去思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把他所能想到的主意都讲出来,无论他的想法多么愚蠢、荒诞,都不要取笑他。然后,跟孩子一起讨论这些主意,选出大家认为最好的主意。这种训练重复得多了,孩子面对问题时就能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办法,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罗洁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M】.同心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