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对较复杂应用题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邹有强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里面,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以及实用性能最高的是对于应用题的教学。当学生对应用题进行作答的时候,就是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并帮助解决生活问题,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显著进步。那么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要依据所用教材内容,进行具有复杂性的应用题的整理汇总,以此对学生开展数学能力的锻炼,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整理出来的应用

邹有强    陕西省彬州市紫薇小学  7135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里面,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以及实用性能最高的是对于应用题的教学。当学生对应用题进行作答的时候,就是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并帮助解决生活问题,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显著进步。那么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要依据所用教材内容,进行具有复杂性的应用题的整理汇总,以此对学生开展数学能力的锻炼,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整理出来的应用题还要体现趣味性,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题目展开思考,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较复杂应用题;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64-02

        引言
        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的时候,数学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立足于所用教材,把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高的应用题进行整理,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这块内容。通过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措施,期望学生能够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在具体的讲授环节,教师要融入趣味性元素,吸引学生投入所学内容。用这样的方式,能够把复杂的应用题转变为和生活有关联的事情,降低了学生对题目的抵触情绪,促使学生对应用题展开研究和思索,熟练的掌握具体解题思路。
        一、对于比例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
        对于“比例的应用”这类型的应用题,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环节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关于这块内容所涉及的题目也比较多。那么,为了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有效的掌握这一类型应用题的作答方式,教师要结合转化的定义,把复杂的题目转化成相对简单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其中的“窍门”,能够掌握其中的解题规律。
        比如,可以通过这个题目对学生展开讲解:四年级一班一共有42人,期中考试成绩优异的女生和全班女生的比是:7:11,而成绩优异的男生和全班男生的比是:3:5,并且所有男生和所有女生的比例是:10:11,请计算一下全班学生里面期中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比例是多少。
        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由于给出的条件过多,容易扰乱学生的思路,让学生陷于困境,不能正确的找到突破口,进而丧失对题目进行攻破的信心。那么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决这类题型的关键点,是数学教师要着重教授给学生的。因此教师在针对这个题目进行讲解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到这类问题的突破口,明确解题关键,也就是要按照所提问题,对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总数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对四年级一班期中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数量进行计算呢?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回答道:“按照给出的条件,全班一共有42人,全部男生和全部女生的比例10:11,可以知道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也就是男生的数量可以这样计算:42×=20,同样的可以对女生总数进行计算:42×=22;然后再根据题目里面的男生和女生各自的比例,进行成绩优异男生数量和成绩优异的女生数量的计算,可以得到分别是12人和14人,这样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答案:12:14,进行化简为:6:7。
        学生在完成这个题目的解答之后,对于比例相关的知识得到了有效的巩固,也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面对条件复杂的应用题,学生能够克服畏惧心理,大胆细致的针对题目展开分析,把有用的条件逐一列出,层层分析进而得到最后的正确答案。
        二、对工程相关的应用题进行教学解析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里面常见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对工程类的问题进行计算,这类型的问题也是让学生觉得比较头疼、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对工程类应用题进行作答的时候关键是找准题目给出的工程量、完工用时以及建设速度,这样才能快速准确的对题目进行解答。


教师可以采用这个题目对学生进行工程类问题的讲解:
        比如:对某地工程进行施工,如果让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0天可以完工,假如由乙工程队独自施工,要花费15天的时间。在实际施工时,选用甲乙两个工程队一起施工,由他们施工5天之后,剩下的工程交由丙工程队独自完成,丙工程队施工1天工程全部完工。需要计算丙工程队单独施工的话,要用几天的时间可以完工?
        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之后,会觉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关键信息,发现给出的都是天数相关的问题,理出主要条件之后仍然不能展开计算。教师对这类题目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掌握好单位“1”的定义,能够借助这个隐藏条件,对题目进行逐个击破。
        首先把这个工程的施工总量看作单位“1”,然后结合已知条件,可以得出由甲乙两队共同合作施工所完成的工程量:5×(+)=,这样可以得到丙独自完成的工程量就是1-=,如此就可以计算出丙单独施工需要的时间为:1÷=7。学生就顺利地把这个题目进行了解答。
        教师让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之后,对于学生在工程类问题的解答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不再觉得题目所给条件杂乱无章,让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解答应用能力又得到了提升。
        三、关于行程类应用题的关键解答点解析
        行程类的问题也是考察比较多的重点题型,同时学生对于这类问题时常感到无力,弄不清各个条件之间的关联,而在比例、工程类问题里面讲到的解题关键对这类问题解答又有所不同,学生对这类问题有所疑惑,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要让学生明白行程类应用题重要的是找到题目中对于路程、时间以及速度的条件,利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应解答即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找到如下这个题目展开详细的解析,以期让学生对这类应用题做到熟练掌握。
        比如,坐小船从河岸出发,当到达河对岸的时候一共用了2小时,河水的流速是1千米/时,在静水里小船的速度是6千米/时,请计算一下划船逆水从河对岸返回需要用多久?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意识到这个题目要找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但是学生无法知道路程也就是从河岸到河对岸的距离,对于这个题目的解答又陷入困境。这时教师可以提点一下,路程=速度×时间,显然时间是给出了,教师让学生思考已知的时间是顺水用时还是逆水用时呢?学生立即反应过来,回答道:“通过静水时的船速和水流的速度,可以对顺水和逆水状态下的船速进行计算”。这样这个题目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写出了具体作答过程:顺水船速为:6+1=7千米/时,逆水船速为:6-1=5千米/时,路程就是:7×2=14千米,那么逆水返回所用时间就是:14÷5=2.8小时。
        学生完成作答之后,对于路程类的问题该选用何种方式对题目进行分析,掌握了这类题型的解答方式,学生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的关联是如此紧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要适当的对教学方式做出改进,依据教材内容的难度合理的对学生水平开展拔高式教育。如此既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得到进步,还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教师向学生讲授难度相对大一些的应用题的时候,避免采用方程解题法对题目解答,要选用其他解题思路,来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其具备的数学知识也能够进行高效的吸收,还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所学内容进行问题的处理。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特别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丽丽.拓展思维,强化实践——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的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12):96.
[2]陈圣建.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0(11):14.
[3]马才红.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J].天津教育, 2020(32):140-141.
[4]赵翠萍.关于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对较复杂应用题的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8(63):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