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蓝俏丽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蓝俏丽
[导读] 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规定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形式的转变和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思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对于那些“掉队”的学生,教师更应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积极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使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蓝俏丽    广西省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屏山小学  546200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新规定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形式的转变和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思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对于那些“掉队”的学生,教师更应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积极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使其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55-01

        引言
        小学数学是以后数学教育的基础,同样也是发展和促进数学思维变化能力的基石。学困生群体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对数学问题不敏感、兴趣缺乏,一次次的成绩落后,慢慢就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深度剖析学困生落后的原因,分析怎样促使其转化进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缩小学生存在的差异,努力让学困生提升学习兴趣及信心,使其达到班级中等水平。
        一、学困生学习现状
        首先,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相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数学学科具有较高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而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为了对其学习困境进行科学解决,教育人员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其二,教师讲课方式单一,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相关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其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性影响。而在以往开展课堂教学时,教育人员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威性,师生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不敢向教育人员请教问题,进而对其学习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最后,家庭教育出现失衡也是出现学困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现阶段,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内躲避数学问题。同时,家长不能对学生学习进行严格监督,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存在一定的惰性心理,不能在课余时间积极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提升兴趣
        提升兴趣的第一步就是找准不同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一些学生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烦琐、抽象的概念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有效掌握知识点。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历史小故事中,用新奇好玩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对知识点的记忆转化为对新鲜故事的记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学生对于这种新鲜的教学形式更乐于接受。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转变,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能降低知识点的记忆难度,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巧用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在进行数学学困生转化时,可尝试利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事实上,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很多,一些学困生是因为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新知识时难以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还有部分学困生较为好动,难以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上,从而影响了他们学好数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对“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时,便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授课速度,确保学生都能跟上自己的教学思路。对于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丰富自身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借此增强数学课堂的吸引力,从而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数学知识上。此外,教师还可对学困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降低作业难度,将考查重点放在基础知识、重点公式上。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借此让学生从课后作业中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利用此种方式,数学学困生的成绩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有效落实家校联合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家庭教育缺少是出现学困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教育人员需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及时明确学生放学之后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分析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科学设置教育教学方式,使其更高程度的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对学生发展潜能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四)养成良好习惯
        数学计算的行为习惯也是制约学困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因素之一。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从规范解题格式开始,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和规范计算方式。通过规范的格式,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题目信息和解题流程,在不断强化自己的解题逻辑的同时,还能够确保计算不出现错误。在进行草稿演算时,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口手结合的整体性解题行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降低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例如,在进行“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解答倍数关系的数学问题,再来求解该问题之中的因数问题,通过相互验证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困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验算方式及最后的验证流程,能帮助学困生解决计算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升其计算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同时应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着重保护学生的心理,这样能使学困生逐渐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能力,尽早实现转化,进而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庆海.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0(08):38.
[2]董亮亮.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20(16): 54.
[3]魏海霞.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2020(14):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