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张翠萍 董凤辉
[导读]

张翠萍  董凤辉    范县白衣阁乡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18-0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范县白衣阁乡第一中学是一所建校50多的老牌名校,学校本身及其周边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冀鲁豫革命纪念馆、冀鲁豫边区革命馆等)、这为我们开展校本地理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舞台。
        学校拥有一套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如:全县独有的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所有教室装有闭路电视和多媒体设备,这些都为我们快速、方便的开发和传播乡土地理资源、创建多彩的课堂搭建了平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资源开发的实施方案
        1、准备阶段
        (1)学生方面:通过校园网络电视播放科技影片,组织学生收视《探索发现》、《人与自然》、《文化视野》、《绿色通道》等央视栏目,设计问卷调查,充分激发发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教师方面:深入学习、研究新课标倡导的现代地理课程理念,制订工作计划和本课题研究方案,并请相关高级教师进行论证后修改补充。
        2、实施阶段
        近期计划:
        (1)通过翻阅县志文献、网络搜寻、走访记录等形式搜集素材,编制范县乡土地理教材《范县乡土地理》,力争成为地方性有一定影响力的乡土教材。
        (2)建立完善的地理电子资源库,涵盖课件素材(视频、音频、图片、电子化教材等)、电子教案、地理常用软件库、试题库、电子论文库、电子期刊和杂志库(如中国国家地理电子杂志)等,并刻录成光盘。同时以此为契机,不断丰富完善校园地理专题网站,力争成为地方性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资源库。
        长期性计划:
        (1)平时通过网络适时搜集有关范县本土的新闻、图片,同时课余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拍摄一定的视频材料,制成范县地理录像片,通过网络电视等多媒体手段播放,以此丰富我们的课堂;同时培养学生从乡土环境获取地理知识的方法和习惯;自我新建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课件,不断丰富地理资源库;沟通地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挖掘校内、校际、网络、生活中的地理课程资源,让学生成为地理课程资源的主体;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互动联系,加强经验和资源的交流;与周边工矿企业、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脐橙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长效互动关系,建立乡土地理教学基地。
        (2)最后通过研究形式、理论学习、调查座谈、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总结地理资源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三、激发学习兴趣,构建教学影视资源库
        影视资料集形、声、图、文的完美统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影视资源库,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素质等诸多方面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积极建设地理影视资源库,并加强影视资源“课对课”学科整合。
        同时我们广泛开展影视资源教学模式探索,如自主式教学:利用与教学内容直接对应或相近的电影做教材,上课时播放。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材观和讲课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并学会交流与合作。
        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介绍清楚,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另外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它是使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多媒体的运用,使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用乡土地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和谐民主课堂氛围
        例如:在介绍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时,我们可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然后让学生讨论它得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学生也可以分析出,为什么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由于地面流水不能汇人河道,所以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优化整合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的路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做了如下探索:一是利用计算机,把地理知识编写成图文并茂的案例,在课堂中应用。如:在介绍京杭运河时,用重新着色、闪亮来突出京杭运河北起通县,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长江流域有那些主要支流时,用闪烁来突出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它们的位置。介绍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也可以闪烁出宜昌和XX所在的位置。这样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概念。
        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角色的转化。通过制作实用的教学课件,体现出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特色更加多样化。现代技术手段逐渐走进课堂,广为利用,并日趋科学、合理、实用,教学方法手段更趋灵活性和多样性。
        六、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信息千变万化,许多资料库的信息和教师教育理念过于成旧。这要求课题组成员或者学生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适时更新资源库信息,不断学习新理论知识。
        课题或课件制作中,师生经常因为技术瓶颈,在不必要的操作中浪费时间。因继续加强师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在资源库的利用过程中,出现过度依赖资源库现有资源的惰性。今后应该加强原创教案、课件的编写和制作。对现有素材,如视频应进行精度加工,以最少播放时长,换取最大课堂效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