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 张其松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2期   作者:张其松
[导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教会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所以教学语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除了重视教学方法外,教师也要关注自身的教学语言,明确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丰富自身的语言艺术,探究适合于学生的独特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

张其松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花园湖小学  安徽  定远  233200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语言进行知识的讲解,教会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所以教学语言在教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除了重视教学方法外,教师也要关注自身的教学语言,明确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丰富自身的语言艺术,探究适合于学生的独特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2-117-01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其独一无二的特征,年龄尚小,思维能力还不成熟,所以教师不能想当然地去设计教学语言,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兴趣、接受度以及语言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考虑,合理备课,设计教学语言。只有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运用,才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其形成相应的语文技能、技巧。
        一、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趣味性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最主要的特征。小学生是想象力很丰富,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和声音吸引的一个群体,教师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加之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加强语言的趣味效果。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方便照顾到班里所有学生,维持课堂的良好秩序。然而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达不到“趣味”的标准,实质上还是对教学语言不够重视或者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这对学生是有不利影响的,所以,教师要引起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身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之外,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趣味语言引导学生参与到一些集体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眼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资格证的考取是必须有普通话二级证书为前提的,这是从政策方面很好地保证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正规性,如果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要求没有限制的话,那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严重影响。例如,现在仍有很多教师在不经意间会说几句方言或口语,殊不知很多学生都在进行效仿。所以教师要严于律己,时刻保持一个警惕的状态,要做到发音正确,避免不规范教学语言的出现。因为教师在学生眼里是一个威严高尚的形象,教师的不经意,可能就为学生做了错误示范,久而久之就容易使学生养成一个不好的口语习惯,这对学生未来的语言能力具有不利影响。



        三、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语言的科学性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讲解知识具有针对性,明确清楚地向学生进行传授,使学生尽可能容易地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具有某方面的知识,才能进行某方面的思维活动,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教师身上,所以语言科学性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对所讲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脉络,对要讲的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如果教师对自己所讲的内容记忆混乱,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那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会是含糊其词,模糊不清,令学生产生疑问,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性还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系统化,突出重点,层次分明。例如,教师在讲授课文中的生词时,要通过教学语言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有效衔接,使学生推理其含义,启发学生思考与记忆,避免废话连篇,令学生迟迟找不到重点。
        四、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小学语文课堂大部分是讲解课文,除了让学生认识生字和生词外,还要让学生体会课文情感,借鉴写作手法等。一个人的认识和情感是互通的,也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要利用教学语言,向学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自然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情绪高潮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情感。被涂上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活跃课堂的教学手段,也是能帮助学生从内心上去感受知识,使其留下深刻印象的途径。比如讲授《观潮》这一课文时,教师要运用洪亮清晰的声音朗读课文,尤其是朗读到三四自然段时,教师要声中有境,同时可以使用多媒体等音频进行配合,使学生通过语言体会来潮时的宏伟壮观,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语言的变通性
        无论一开始多有趣的东西,时间一长,就会变得不那么有趣。日复一日地上课和学习很大程度上为学生增添了枯燥无味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变通性,使学生学习不同的知识或课文时,能处于不一样的语言环境中,保持学生的新鲜感。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教授不同情感的课文时,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要在课下积极搜寻教学语言资料,并且还要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及时反思与思考,令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热爱。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的语言既在课堂中对学生学习产生显性的影响,又在课下对学生的口语习惯产生隐性影响,教师教学语言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未来语文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生特点,结合实际,合理设计教学语言,真正做到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梁丽丽.巧用语言魅力,展现小学语文课堂精彩[J].当代家庭教育, 2020(35):67-68.
[2]陈国英.教学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浅析[J].新教师, 2020(11):40-41.
[3]顾新娟.用美的教学语言,塑造美的语文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11):33.
[4]董雪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艺术的应用[J].学周刊,2020(33): 95-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