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高龄补贴与土地流转意愿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袁双
[导读] 摘要:本文以西北地区“关中粮仓”美称的陕西省蒲城县为研究区,应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本文以西北地区“关中粮仓”美称的陕西省蒲城县为研究区,应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证明:高龄补贴对农地流转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年龄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即年龄越大,农民土地流转意愿越弱。因此本文认为:高龄津贴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而且还能有效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建议有关部门在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时,首先应当加大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其次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最后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土地流转;老龄化;高龄补贴;影响因素
        1 引言
        当前社会,我国的农业经营正处于一个过渡阶段,由传统分散的小农经济转型为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经营。1987年,“适度规模经营”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的《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中,自此之后,“规模经营”成为了政策制定者以及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挥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在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要建立适度规模经营评价体系,引导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当前热潮,那么探索土地实现规模经营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土地流转作为促进规模经营的一种关键方式,必将成为接下来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2000年已经初步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到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为8.9%,其中农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为10.1%,说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状况不断在加剧。由于老年人的土地依赖性变高,土地流转意愿弱,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严重阻碍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进程。对此,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情况下,如何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有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生产的研究较多,随着当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比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致力于此开展研究。比如,何凌霄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的影响;杨进等通过利用农业部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租赁的影响;刘华军等利用 2000—2012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城镇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双向影响;还有学者研究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但是,有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土地流转的研究较为鲜见。本文以“关中粮仓”美称的陕西省蒲城县为研究区,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相关研究成果将是对以往文献的有益补充。
        2 数据来源、模型构建及变量选取
        2.1 数据来源
        为了对陕西省蒲城县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课题组于2016年7月进行了农户调研活动。样本点的选择充分考虑两点:一是选择土地流转规模不同的区域;二是选择经济情况发展不同的地区。最终选择龙池镇的埝城、康家、屈家、五四村四个村为样本调查地区。在样本地区对农户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8份,问卷的有效率达到98.7%。
        2.2 模型构建
        首先本次研究的是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因变量是农户是否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只有“愿意”或“不愿意”两种回答。基于此,本文采用二元 模型进行分析。


        2.3 变量选取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不是静态的,理论上来讲,农户是否愿意流转土地取决于土地流转所带来的比较利益。个体、家庭以及区域的比较利益的不同都会对土地流转意愿造     成影响,而这些丰富的影响因素也正是本文研究的自变量。对于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因素分析有丰富的文献,本文综合以往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分析主题的特点,相应的选取了个体方面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中央有关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3个变量,家庭方面的家庭务农人口数、平均在家务农时间2个变量,区域方面的高龄补贴、到县城距离2个变量,即3个维度的7个变量对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进行研究。
        被调查农户样本的年龄集中在40到60岁之间,其中60岁以上在所调查农户中所占比例为21.6%,可见当地的农村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一大半以上农民文化水平处于初中,这反映了我国农村教育水平依旧有待提高。对中央有关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来看,绝大多数被调查农户处于不了解的状态。对于“家庭务农人口数”这个指标,有一大半被调查农户处于全年在家务农的状态。由于当前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年轻劳动力逐渐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业活动,从而导致农村逐步步入老龄化,务农人数减少,全年待在农村从事农业活动。对于高龄补贴政策,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被调查农户没有得到该政策的补助。通过上述变量特征的描述,可见所选样本基本符合当前我国农民的现实状况。
        3 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应用Spss22.0软件,选用二元Logit模型。其次利用向后筛选策略,自动完成解释变量的选择,经过6步迭代,最终进入模型的自变量有2个。
        从个体方面来看,农户的年龄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家庭方面来看,家庭务农人口数和平均在家务农时间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都有正向影响,但影响效果却不明显。从区域方面来看,高龄补贴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4 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国家和地方政策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宏观背景下,农户作为农业活动的微观主体,其土地流转意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从本研究中发现,年龄和高龄补贴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年龄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进行,高龄补贴在促进土地流转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结论有明显的政策涵义: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对陕西省蒲城县以及整个西北地区土地流转发展提出一点建议。现在农村面临的不是“种什么”而是“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目前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青壮年逐步走向城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农地撂荒现象也不断增多。首先,要积极宣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其次,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知识水平的提高能促进人们对自身更好的认识,从而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选择。最后,应当大力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应当酌情提高补贴的额度,毕竟适当的经济补助,能够刺激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凌霄,南永清,张忠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否必然导致家庭农业经营收益下降?——基于村公共品供给的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05-116.
        [2]杨进,陈志钢.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赁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6(05):71-83.
        [3]刘华军,刘传明.城镇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双向反馈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的经验估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6(01):45-52.
        [4]彭代彦,文乐.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降低了粮食生产效率吗——基于随机前沿的南北方比较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6(02):3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