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英
山东中联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审计部门需要发挥更大的职能和作用,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结合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成因,采取有针对性的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策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审计;风险成因;防范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市场的竞争日常激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审计工作更加得到各企业管理层的重视。而企业审计风险作为财务报表审计的概念,对企业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极为重大。一旦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同时注册会计师没有及时发现并无法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这将会对企业和投资者造成极大的风险。所以企业要积极探索规避企业审计风险的方法,提高企业审计的精度与准度,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
1新时期开展企业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企业应紧跟社会发展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促进企业良性运转。新时期,我国的企业管理方式不断发展完善,受市场变革的影响致使企业遭遇发展瓶颈。当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完善,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良性运转,制约着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积极性,容易扰乱企业的正常秩序。此时,便需要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管理与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规范生产流程,推进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化。同时,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潜在的、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提高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长远性。而且,审计工作的施行符合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要求,依托企业自身的良性发展助力市场经济的健全完善。基于此,企业要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及时探寻企业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2.1缺乏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
在新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众多企业发展迅速,但其内部控制机制并不完善成熟。部分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未重视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并且忽视了会计审计的工作需要以实际情况相结合;在企业管理和控制过程中,仍旧采用单一的、形式化的传统管控模式。因为审计模式和审计手段较为传统,所以企业逐渐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同时部分企业的审计工作形同虚设,缺乏独立性。因此,在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时,审计质量和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当代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失去了审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继而无法给予企业及时的反馈,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以至于未来发展不稳定。
2.2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性
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法律规章制度的保障,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提高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而当下企业内部有关企业审计工作方面的法律规章却并不尽如人意,仍有待完善、发展的地方。法律规章制度存在模糊性,不能为企业工作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向,缺少相关条例来规范约束企业审计部门的工作,致使企业审计工作人员难免做出有失偏颇和公允的行为,不利于彰显工作的公平正义,容易激发企业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直接的利益冲突。同时,即便存在部分与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却因其与实际相脱离,致使可操作性偏低,不能真正发挥规范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工作质量的提升,不能有效监督管理企业的发展状况。
2.3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审计人员是企业审计工作的主体,也是关键因素,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企业审计风险的大小。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主观性很强,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主观经验的影响现象严重。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工作能力以及相关的法律意识等,都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在复杂环境下,企业的审计人员以往的工作经验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风险识别的能力不足,审计人员的相关理论和工作经验积累不足,所以对于审计报表的总结判断不准确,这就会增加审计的工作风险。
3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对策
3.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举措。企业应当基于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于企业当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转换与实际不符的相关制度,突出企业审计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企业应当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审计成功经验和技术手段,构建科学有效的审计风险评估制度,客观评析审计工作与企业内部实际运作和发展要求的适应程度;其次企业应转变单一化、形式化的传统管理模式,确保审计工作部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外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组建独立的风险预警部门,建立风险数据库,对风险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并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规避。
3.2建立健全审计法律规章制度
要想降低企业审计风险,企业要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增强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政府和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行为规则,规范工作流程和内容,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增强企业工作者对审计工作的认同度,自觉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同时,企业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促使审计工作者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变企业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金错位、财务状况混乱和审计人员职责不清等问题,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失职渎职状况的发生,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
3.3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创新工作思维
企业审计风险工作按照审计的工作职责要求,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知识。企业采取措施培养专业的审计工作人员,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确保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企业审计工作是严谨的,企业应该加快审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创新审计工作的思维,革新工作思路。现代企业的审计工作是软硬件相结合的,审计工作人员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尤其是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风险的意识培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的工作中关注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最终发挥审计工作人员的作用,为企业的审计风险规避工作做贡献。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水平往往会决定其市场竞争力和发展速度。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对审计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充分保障审计部门的独立地位,重视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先进的审计工作技术和方法,对企业各类审计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与防范对策,提高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涛,龚璇.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再造———基于价值创造与风险管控视角[J].财会月刊,2019(12).
[2]戴艳珊.企业内部审计中风险的规避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22).
[3]康晓燕.多数据耦合与电网企业审计风险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20(09).
[4]窦超,陈战光,刘敬哲,李甘霖.独立董事宏观视野与审计费用———基于独董咨询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5]宋丝雨.企业审计的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