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1/3/1   来源:《课程 教材 教法》2021年2月   作者:蒋玉卿
[导读] 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习惯养成教育的一种契机。习惯养成本身是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重要任务,更可以说是难点,很多的学生对习惯养成是比较反感的。这其中,与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段有一定关系。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中,要改善教学的手段,让孩子逐渐接受和喜欢习惯养成,将习惯养成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本文分析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希望对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科学性是有帮助的。

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蒋玉卿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也是习惯养成教育的一种契机。习惯养成本身是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重要任务,更可以说是难点,很多的学生对习惯养成是比较反感的。这其中,与教师单一的教学手段有一定关系。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中,要改善教学的手段,让孩子逐渐接受和喜欢习惯养成,将习惯养成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本文分析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习惯养成教育,希望对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科学性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习惯养成教育
        前言:习惯养成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内容,对孩子有着一定的启蒙作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加强对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手段以及评估的情况进行改善,将习惯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中重点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迎合时代的趋势,对习惯养成教育加强改进和革新,促进孩子形成好习惯。
        一、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好习惯可以让学生的素质不断得到发展,另外借助习惯养成,对学生求真、养心以及智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情操会有一定的陶冶价值,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借助习惯养成教育,可以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让教师的品德得到发展。最后,对学生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可以对学生的意志力以及心理素质有一定提升的作用[1]。锻炼学生沉着冷静的品质,让孩子对学习形成良好的内在动力。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习惯养成教育缺少重视
        新一轮课改后,很多的新模式以及新思想开始出现在教学领域,对学生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家长、学校以及学生本身开始逐渐认同,但是因为应试思想的客观存在,以及教师采用的一些教学手段。让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2]。尤其是现阶段,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在千家万户中普及,学生开始将时间以及精力,都集中到互联网方面,对一些传统习惯则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执行。这样就导致习惯养成教育没有获得良好的环境氛围,这些都是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的实际开展。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单一
        现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很多教师尝试对学生开展习惯养成的引导,但是习惯的形成,是长期不断坚持的过程,也是相对枯燥的过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面对的学生都在心理成长的阶段[3]。


本身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以及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习惯养成,学生总是重复性进行一些练习,导致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不断参数心理方面的缺失,无法将孩子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热情激发出来,这也是一直以来,习惯养成教育实际开展中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发挥出习惯养成教育的育人功能
        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学生实施习惯养成教育,要将科学教育理念作为基础,教师要摒弃以往道德与法治课的想法和思路,不要总是强调让学生成为乖孩子,而是要将习惯养成放在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的各方面,借助习惯养成,让孩子对社会、家庭以及自身价值关注,实现良好习惯养成,让孩子进行合理互动以及交流。借助良好习惯养成,可以让孩子不断形成不错的情趣以及道德修养。同样借助良好习惯养成,可以让孩子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学习一些为人处世的手段和方法。
        (二)注重对习惯养成氛围的营造
        教师要意识到良好习惯养成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提供和谐良好的成长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首先,将习惯养成作为主体,为孩子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形成浓厚的习惯养成氛围。借助氛围的营造,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身的习惯得到纠正和发展。其次,借助道德品质的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让习惯养成的教学内容,以更加生动以及形象的方式,在教师的面前展现。
        (三)注重习惯养成的创新教育,加强习惯养成教育的设计和落实
        教师要注重在习惯养成方面,对学生采用有效的手段以及方法,在习惯养成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新教学手段,比如合作学习、探究教学以及游戏教学等,让孩子得到正确的引导以及教育。另外是借助完整有效的教学评价,让孩子可以在良好习惯方面,得到激励和促进。
        结论: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习惯养成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教师要了解习惯养成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对习惯养成的方法以及手段展开创新,提升习惯养成教育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借助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方奇德.拨开教学迷雾,始见“道法”阳光——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途径[J].新教师,2019(12):67-68.
[2]徐静.在准公共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公民能力——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五上第二单元为例浅谈公民教育视角的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85-86.
[3]颜阿珠.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坚持品质的策略——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坚持才会有收获》为例[J].当代教研论丛,2019(12):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